周易道:“传授不敢当,一定竭尽全力。”?
?清华大学是在一个月前,正式设立各系的,其中就包括历史系,甚至连考古等学科,都被算在历史研究中。
也即是说,今天来听周易讲课的,很多都是清华第一届历史系学生。
周易走上讲台,朝下面一扫,发现陈寅恪、王国维、梁簌溟、李济等国学研究院的教授,也都在坐着听他讲课。
事实上,自清华历史系设立后,国学研究院的学生已经变相并入历史系,许多教授也变成历史系老师。
“大家好,”
周易朝台下鞠躬,然后说道:“鄙人周易,才疏学浅,没进过正经学校…?”
“哈哈哈!”
台下传来一阵轻笑,所有人脸上都带着笑意。
在寒暄客套后,周易终于进入正题,他说:“西方史学界,自十年前的大战以来,开始兴起一种新的史学研究思潮,跟文艺复兴史学有很大不同,我们姑且称之为现代史学。”?
周易在黑板上写下“现代史学”四个大字,台下师生立即安静重视起来。
因为这种史学研究,在西方都没有形成完成规范的理论,还在逐步探索当中。?
?周易指指台下的梁启超:“梁任公先生,在他的《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人之生命极短,人类社会之生命极长,社会常为螺旋形的向上发展。
他认为历史和社会是连续性变化发展的,强调历史的总体性、连续性和因果性,我很赞同这个观点。但是,我认为还不够!”
台下师生齐齐朝梁启超看去,梁启超摇头苦笑,周易是他请来讲课的,结果一上台就把他当靶子竖起来。
“我认为历史研究,必须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周易在黑板上分别写下“历史”、“政治”、“经济”、“民族”、“外交”、“文化”和“个人”。
他继续说:“这里的历史,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历史事件。
而政治、经济、文化,是历史研究非常重要的三个因素,他直接或间接的推动历史事件。
历史并非孤立的,所以外交和民族也得研究。至于个人,就是历史人物的影响,比如秦始皇、汉武帝的雄才大略。
历史人物的行为活动,很多是偶然的,但其影响却非常深远。”?
?台下师生露出思索的神情,他们中的很多人,其实也做过这方面研究,但却没有周易讲得这么概括和全面。
周易又说:“至于单独的历史事件分析,我认为应该从这四个方面着手。”
他又在黑板上写下“起因”、“过程”、“结果”和“影响”。
说道:“我们拿甲午中日战争来举例,它的起因是什么?
这就要分析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还有中国和日本,甚至西方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外交、个人等因素。
战争为什么会打,为什么能打起来?先来说说日本方面……”?
?周易先是分析日本的明治维新,以及日本当时所面临的发展困境,得出的结论是日本想要继续发展,就必须实行“征韩侵华”政策。
而中国内忧外患,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朝鲜是中国最后一块遮羞布,当时的统治者又不大看得起日本,自然要力图维护我大清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