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达认出这些大师的传人,态度突然就变了。
一边摇头,一边擦眼泪。
“教授。。。”
王达擦了擦眼泪,把眼镜重新戴上。
“这几个人有一个特征,就是已经很多年没有在国内出现了”
“不论是央台的邀请,还是其他的演出,无论如何请,她们都不曾愿意回来”
“是因为钱给的少吗?”
“是因为她们忘本了吗?”
王达摇了摇头。
问到台下。
“在座的人,有多少是学流行歌曲,钢琴,小提琴这些西方乐器的?”
刷!
教室里,一半以上的人都举手。
王达早已料到。
继续问到。
“那学民乐的,无论是演唱还是乐器的,举手”
缓缓的,教室下面有零零星星的人举起手。
似乎看起来。
那样自己就没有像刚才的学生们那么自信。
王达:”剩下都没举手的人,都是什么专业的?“
”教授,我是学歌剧的“
”教授,我是学话剧的“
“那个,教授,我是学音乐鉴赏的。。”
王达点点头示意他们坐下。
“你们看,现在你们学生的比例,就是今后音乐家的比例。”
“刚才我问了,这些真正的国乐大师,为什么不回国?”
“是因为忘恩负义,就愿意背井离乡吗?”
”是因为国外的月亮比国内圆吗?“
“不是的!是因为现在国内认可他们的观众太少了!”
“古时候说,观众是戏子的衣食父母,有人愿意听,才会有人愿意去演,才会有人愿意去学。”
“可是你看看现在这国情”
“别说年轻人了,就说那些中年人,有谁愿意花几百块票去听一场大师的民乐演出?”
“钢琴演出,交响乐团的演出,上千块一张,座无虚席,
真的能听懂吗?
我看寥寥无几
就是为了显得自己高雅。
真的只有所谓的西方音乐才【高雅】吗?”
“我们的民乐源远流长,”
“要说雅,古人可比现在的人雅多了”
“古时候的大户人家,花园里有一个亭子。
亭子四面镂空。
四周环水。
靠近亭子的位置
东南方总会有一只荷花。
这样的亭子。
就叫【听雨亭】”
“古代没有电视电脑,古人的意趣呢”
“就是在下雨的时候,在这亭子里,喝茶,听着雨落在这荷花花瓣上
再从荷花花瓣上掉在水里”
“这——才是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