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是谁想出了这么长一句口号。
但不管如何,今天这场大会,就是胜利的大会。
当初孙向阳喊着大干一百天,全家吃饱饭的口号,如今,他们提前了两个月完成,如何不算胜利?
所以当孙向阳到来的时候,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他的身上。
在这一刻,就算老支书,也失去了光彩,成为陪衬。
孙向阳站在一处在沟坡上特意休整出来的平台上,望着眼前黑压压的人群。
双水湾近三百人,沙坪坝两百人,这是双水湾人数最多的一次大会。
但有了之前的几次经验,孙向阳现在也算能稳得住。
他目光在所有人的身上掠过,声音洪亮的开口。
“四十天的艰苦奋战,75(72)亩黑垆土地,现在就在你们的脚下,等这个冬天过去,来年春天的时候,这里将种满庄稼,用不了多久,整个双水湾的人都能填饱肚子。
另外,我还要代表双水湾,代表第三生产小队,感谢沙坪坝的支援,要不是你们的加入,想要开垦出这块地,最起码还要一两个月的时间。
所以你们同样是双水湾的功臣。”
伴随着孙向阳的话,所有人,甚至包括沙坪坝的人,都有种与有荣焉的感觉。
对于挨过饿的农民来说,最朴实的愿望就是种地,填饱肚子。
而现在,双水湾已经有了这个基础。
“但是,只是填饱肚子,大家就满足了?”
不等众人消化完那种骄傲,孙向阳话锋一转,又把大家的心给勾了起来。
难道填饱肚子,还不值得满足吗?
那什么才是满足?
“前段时间,当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老支书问过我,要不要去参加高考,要不要去上大学,要不要离开双水湾这个贫穷落后的地方,去城里,将来毕业之后留在城里。
那里,有更好的工作,有更好的未来。
那里没有闭着嘴巴还能灌一嘴土的大黄风,也没有每天都干不完的农活。
那么,我要不要离开双水湾?”
孙向阳这话一出,所有人的心都提了起来。
因为只要是个人都知道城里好,只要去了城里就会有商品粮可以吃,那里还有电,甚至还有电视机。
但是,孙向阳走了,他们怎么办?
现在双水湾的变化所有人都看在眼里,也充满了期待。
并且所有人都明白,这些变化是怎么来的。
可以说,没有孙向阳,别说脚下的黑垆土地,就连吃水,他们也得去几里地之外挑。
或许是习惯了孙向阳的存在,所以压根就没有人考虑过这个问题。
就算没有考大学,以孙向阳的能耐,难道去城里就无法站稳脚吗?
不由得,众人心里变得紧张起来。
哪怕老支书也不例外。
尽管孙向阳跟他说过要留在双水湾,要发展双水湾。
可最近一段时间,那个路卫国可没少在这边,不知道描绘了多少城里的生活。
他生怕孙向阳会忍不住诱惑,跑城里去。
以后谁来代替他,守护双水湾?
“当时我跟老支书说,我不要考大学,也不会走,因为我要留在这里,带领大家过上好日子,把双水湾建设的更好,因为这里是我的家,也是我的根。”
这话,孙向阳说的掷地有声。
众人悬着的心,也顿时放下,甚至看着孙向阳的目光也明显不同起来,仿佛对方的形象,一瞬间高大了很多。
所有人都深深记住了这张年轻的脸。
就连老支书,也得意的冲着沙宏成冷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