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兵动三国 > 第256章:吞吴 一

第256章:吞吴 一(1 / 2)

?

第256章:吞吴(一)

吞吴(一)

周琛率兵十五万,渡江下临吴国边境,沪上、广州两地六万水军北进入长江、彭蠡湖,征南大将军赵云督师五万,自南海郡进兵会稽,镇中将军黄忠率兵三万,从长沙出豫章,吴国四面受困,未亡在即,举国上下人心惶惶,恐怖气息弥漫。

吴国大殿之中,孙坚正襟危坐,静听座下群臣辩论,有人高呼誓死抵抗,举国休戚与共,有人则赞同臣服周国,以免生灵涂炭,吴地百姓遭殃。

“公覆,你且说说你的看法。是战、是降,各有利弊,战固然胜面不大,降又能有什么好结果?”

孙坚见主战的一方无法让主降的一方心服,心中不喜,一摆手,让黄忠继续来说。

黄忠当下出列道:“主公,各位同僚,大周大军压境,是战、是降事关我吴国命运,当慎言之。如今既然主公垂询,黄忠便将浅陋之见,剖析于各位、

大周起大军二十余万,围攻我吴国,形势悬于一发,我等居庙堂之上,当为国献计献策,岂能如普通百姓一般恐慌不可度日,因此便轻言投降?以黄忠看来,战还有一线生机,或可再次天下大乱之时,拖住大周,迎来转着。可若是不战而降,亡国之人,纵然得保Xing命,却也只能苟活世间,再无法抬头堂堂正正做人。况且我等为吴臣,为人臣属,不思报恩,反劝主上降敌,这岂是人臣之道?”

“黄将军,主公让你说战、降之利弊,你只说这些作甚。谁不知晓你向来主战,为了挣得战功,从不将考虑百姓安危,国家之苦”

吕岱不顾身份,怒起指责黄盖。吕岱,字定公,东汉广陵郡海陵(今江苏如皋)人,三国时是吴国一位开疆拓土的高寿名将。他初为郡县小吏,汉末避乱南渡,投效孙权帐下,先任吴丞,后升余姚长。在余姚,他召募了千余壮士,编练成一支劲旅。

吕岱是地方实权派,他一出面,立刻便有许多人出来响应吕岱。

孙坚见到如此景象,眉头皱得更深了,心中愤怒之余,也是更加担心,如今还未开战,吴国内部便已经乱了,那一旦战争爆发,到时候岂不是问题更多?

“黄将军,你只说战、降之利弊吧,其他无关之事,暂且不谈。”孙坚暗暗将吕岱和几个刚才反对黄盖的人记住,沉声向黄盖道。

“谨尊主公之命。”黄盖再不与其他人争论,拱手向孙坚拱手施礼后,便又向一众文臣武将道:“黄盖主战不假。可是绝无私心,全为我吴国大计尔。至于战、降之利弊,简而言之,战则可保国存家,降则苟延残喘而已。周琛起水陆大军二十余万,我吴国有雄兵十八万,拒收而战,大战一开,胜败之数俱在五五之间。

再者,魏、齐两国北盟不义,不战而和,陷我吴国于危难,国人皆尽悲愤,欲报仇雪恨,民心所向。反观大周,我吴国屡次求和,周琛处处为难,不顾天下、国内和平之民意,战争野心暴露无疑,纵然人口、土地、军队数倍与我吴国,举不义之战,必败亡之。

周琛尝以运兵入神,从无败绩自傲,若为我吴国拜之,天下畏惧之诸侯,必群起攻之,大周就此土崩瓦解,亦未可知。试问,如此机会,我吴国为何要降?”

“黄盖,你大言不惭,为求一战,竟不惜如此夸大事实”

贺齐不待黄盖说完,出列忍不住驳斥道。贺齐,字公苗,会稽山Yin(今浙江绍兴)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早年在平定山越的战斗中立有大功,又讨平叛乱无数,身经百战,所向披靡,深受孙权器重。后来在与魏国的多次边境争斗中也屡立战功,官至后将军,并领徐州牧,并没有在《三国演义》中出现过。

贺齐是地方实权派,家族庞大,颇有才能,但是才刚刚被孙坚启用,并不如黄忠那般一心只为吴国考虑,也为家族和吴地百姓而担忧。

黄盖的话虽然有些道理,但明显是不顾事实,为了增强满朝文武信心,有意贬低周琛,夸大吴国。

吴国君臣在殿上争论之际,周琛却已经率军渡讲,进驻了临江城,他此番不顾吴国投降,调动共计二十万大军,固然是来想一战灭吴,从此摘除吴国这个腹心之患,但却并不会因为占尽优势,便贸然进犯。

再加上,如今北方晋、赵、魏、齐、燕几国,战争态势并未明朗,几次激烈大战,先是燕国、齐国两个盟国攻占了赵、魏两国部分郡县,后来魏国、晋国、赵国又暂时达成和解,痛击最为强大的燕国,公孙瓒大败,燕齐两国不但吐出了先前占领的郡县,还各自损失了部分郡县。

现在北方几国形成了对峙局面,大周兵马南移,灭吴之心暴露后,几个诸侯国立刻都感觉受到了威胁,全部极有默契地开始暗中交涉谈判起来,再加上吴国、秦国不断派出使节求救,这几国都观望起来。

周琛却是并未将这些诸侯的暗流放在心中,这已经不是第一次、第二次发生这样的事情了,这次他便要用实际行动表明他的决心,犯大周者,必诛,哪怕是只辅助实施,还没有实际行动,那也不行

“君上,这些都的情报,又吴国朝堂之争,也有民间人心浮动,避战逃难等事。”

中军大帐,刘晔将好的情报,分成几个文件,来向周琛报告。

周琛正站在大大的地图前,仔细查看地形地势,兵力分布,研究破吴之策,见刘晔亲自前来,忙停下手上事情,将报告拿在手中,一边翻看,一边对刘晔道:“子扬,坐,你来说说破吴,是大军压境,凭强大军势,以正破敌好,还是多方牵制,以奇制胜灭吴好。”

刘晔听周琛这话,微微沉吟,便忙道:“主公,各有利弊。灭吴一战,乃我大周灭国第一战此战意义非凡,十分重要。堂堂正正,以强大军势,横扫吴国,必可令天下诸侯变色,胆颤心惊,再不敢轻易对抗吴国,只是吴国势如弱,必不肯与我大战、决战,如此便需我军四方调度,围逼敌军,才可制造一战灭吴之势,这却是不好操控。

但若是能够成功,最后雷霆一击,自然会惊动天下,使天下各国民众知我大周威势,心生畏惧或向往,不会再甘愿为各诸侯国子民。

最新小说: 穿越大唐当股东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嫡女重归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江边的月亮 万历小捕快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归藏 九州立志传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