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古代言情 > 捉狐记 > 第十三章《狐仙庙内》

第十三章《狐仙庙内》(1 / 1)

王罗和王常走进了这座古老的狐仙庙,庙宇坐落在京城的一角,四周被郁郁葱葱的古树环绕,显得格外神秘。庙宇的大门上挂着一块斑驳的匾额,上面刻着“狐仙庙”三个大字,字迹虽然历经风霜,但依然清晰可辨。庙内香火缭绕,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檀香味,让人心神宁静。

王罗身穿青布长袍,头戴一顶黑色的方巾,显得庄重而虔诚。他的儿子王常,一个年轻的书生,身着一袭青衫,面容清秀,眼神中透露出对未来的憧憬和一丝迷茫。他们的脚步在青石板铺就的地面上发出清脆的回响,打破了庙宇的宁静。

王罗环顾四周,看到墙壁上悬挂着一幅幅精美的狐仙画像,画中的狐仙或坐或立,神态各异,有的慈眉善目,有的威严端庄,每一幅都栩栩如生,仿佛随时会从画中走出。他知道,这些画像不仅仅是艺术的创作,更是人们对狐仙信仰的体现。在本朝的民间传说中,狐仙是拥有神奇力量的灵兽,能够预知未来,助人解难,甚至能够点化凡人,让他们获得官运亨通。

王罗对儿子说:“儿子,你看,这京城里的人,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都来此祈求狐仙的庇佑。他们相信,只要诚心诚意,狐仙就会显灵,帮助他们实现愿望。你我虽然不是京城人,但既然来到了这里,何不也试试,说不定狐仙真的会帮你谋得一官半职,让你的才华得以施展。”

王常听后,心中五味杂陈。他自幼饱读诗书,立志要通过科举考试,为国家效力。然而,现实却并不如他所愿,连续几次科举都未能中榜,让他倍感挫败。他知道,父亲王罗的提议并非没有道理,但内心深处,他更希望能够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获得官职,而不是依赖于神灵的恩赐。

王罗见儿子沉默不语,便继续说道:“我知道你有自己的抱负,但现实往往残酷。有时候,我们需要借助一些外力,才能更快地达到目的。狐仙庙的传说,虽然不可全信,但至少可以给我们一些心理上的慰藉。你不妨就当是一次心灵的寄托,也许真的能带来好运。”

王常沉思片刻,最终点了点头。他跟随父亲走向庙宇的正殿,那里供奉着一尊金光闪闪的狐仙雕像。雕像前的香案上摆满了香烛和供品,信徒们络绎不绝地前来跪拜。王罗和王常也跪了下来,双手合十,闭上眼睛,默默地祈祷。

他们的祈祷声在庙宇中回荡,与其他人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氛围。王罗在心中默念着对狐仙的请求,希望儿子能够早日实现仕途梦想。而王常则在心中默默许下愿望,希望自己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实现人生更富有的价值。

祈祷结束后,父子二人仿佛真的得到了某种力量的加持。王罗对儿子说:“好了,记住,无论结果如何,你都要继续努力,不要放弃。”

此时此刻,本朝捉狐小组的几个年轻人也来到狐仙庙。

张褘、张韪、张薇和安于臻,他们的到来打破了庙宇的宁静,他们的神秘举止引起了王罗和王常的好奇。

王罗,一个对传统习俗有着深刻理解的人,对于这种蒙面的做法感到困惑。他知道,京城的风俗习惯中,并没有给狐仙上香时必须蒙面的规定。他转向安于臻,一个看似颇有见识的年轻人,希望从他那里得到答案。

安于臻,一个身穿黑色长袍,蒙着黑色面纱的年轻男子,他的眼神透过面纱显得深邃而神秘。他微微一笑,回答道:“是的,我们蒙面是有原因的。狐仙虽然在阴间,但我们在人间,阳间的一切对于狐仙来说都是敏感的。如果不蒙面,狐仙可能会认为我们的心不诚,不愿意帮助我们。”

王罗听后,眉头微皱,他觉得这个解释有些牵强。他转头看向自己的儿子王常,只见王常也是一脸疑惑。王常虽然年轻,但他的学识和见识让他对这种迷信的做法持有保留态度。他轻声对父亲说:“父亲,这似乎并不符合我们所知的礼仪。”

王罗点了点头,他决定进一步询问安于臻。他问道:“那么,你们为何如此相信这种说法?难道没有其他的方式来表达诚意吗?”

安于臻似乎预料到了这个问题,他缓缓地说:“我们之所以相信,是因为我们亲身经历过。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我们中的一位朋友因为未蒙面而未能得到狐仙的帮助。从那以后,我们便坚信,蒙面是必要的。”

王罗和王常对视一眼,他们知道,每个人的信仰和经历都是独特的,他们尊重他人的选择。但他们也意识到,这种迷信可能会误导他人,尤其是像他们这样的外来者。王罗决定,他们将继续按照自己的方式祈祷,不蒙面,以示对狐仙的尊重和诚意。

张褘、张韪、张薇和安于臻见王罗和王常没有采纳他们的建议,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默默地继续他们的祈祷。他们相信,每个人的道路都是不同的,他们只能走自己的路。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最新小说: 刷美漫短视频:奥丁人麻了 骑士:谁把浮将军剧本给E总的 影视:力挺乔晶晶,黄亦玫求加入 网球:最强至臻,从道法融合开始 一分没花,你侯亮平抓我? 人在四合院当锦鲤运气好点不过分 四合院:捡漏从养孩子开始 开局扮演毛熊大帝参加白月光婚礼 原神:直播问答,社死二创 人在奥特:我加坦杰厄,变成了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