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历史军事 > 美洲日不落 > 第八十七章 躁动不安的俄国

第八十七章 躁动不安的俄国(1 / 2)

来自地中海的暖风,可能是夏季的缘故,所以这段时间君士坦丁堡的天气格外的多雨,几乎每天都天都会有那么一场看起来不大,断断续续的小雨。

小雨过后的君士坦丁堡,从海面上看,就像是一座被清洗过的白色城堡。

可能是罗曼诺夫家族对于白色的喜爱,也可能是尼古拉个人对于君士坦丁堡的热爱,从一开始的规划中,这座被历代俄国君主放在心尖的城市,就成了这些年尼古拉,乃至很多俄国人奋斗的目标。

如果说莫斯科一开始的定位是一座堡垒型的防守类的平原地带城市,圣彼得堡是俄国通向欧洲的大门,是一座俄国版图上,最欧罗巴风格的城市。

那么君士坦丁堡就是一座集合两座城市之大长的城市,整座城市,在这里,你可以看到类似莫斯科级别,甚至更高级别的防守,也可以看到圣彼得堡那样的欧洲风情。

很多人提起俄国人,总是想起粗糙,其实这是错误的概念,俄国人所谓的粗糙,只是表面,如果看过俄国的艺术,就会发现,他们的审美一直很在线,哪怕是原时空,俄罗斯人的艺术,在整个世界都是独树一帜,甚至是第一流的水平。

而在这个“俄国变罗马”的时空内,雄心壮志的尼古拉,以及那些同样怀揣着罗马梦的罗马新贵,发誓要将君士坦丁堡建设成欧洲的艺术,乃至金融商业之都。

索菲亚大教堂旁的新建的拜占庭风格博物馆,就是当年在攻陷君士坦丁堡后,所做的第一件事。

当时的尼古拉,在完成登基大典后,第一时间就宣布要建造一座属于“东罗马”历史的博物馆,以保留这种独特的历史记忆。

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君王对所继承前朝的怀念,但真像是俄罗斯那個时候和法兰西为了争夺“罗马正统”,以及对尼古拉皇冠法统的证明,这座象征东罗马帝国曾经辉煌历史的博物馆,自然应运而生,成为了新罗马口中的“历史证据”。

至于这个证据谁说了算,那自然就是新罗马自己,里面的文物,其实用欧洲多数历史学者的话说是“存疑”。

只不过这个问题,已经被俄国人选择性的忽略了,对于他们来说,建一座博物馆,只是为了堵住别的嘴,至于严不严,他们不在乎。

除了博物馆之外,整个俄国还在君士坦丁堡内建立了大量的所谓的“艺术设施”,这些个艺术大多是和雕像,建筑有关。

矗立在尼古拉广场上的“奥古斯都雕像”,就是尼古拉这个新罗马皇帝的杰作。

用他的话说就是:

“上帝作证,我的名字会和罗马同在,奥古斯都就是我伟大功绩最好的见证者!!”

是的,在当时尼古拉心里,奥古斯都也只是自己辉煌历史中的见证者,至于有没有忌讳,尼古拉也就不管了,对于他来说,没有像狗一样把“气息”撒向整个君士坦丁堡,已经是很要脸了。

除了这些之外,尼古拉他们做的最让人诟病的就是对奥斯曼帝国建筑的清理,要知道在奥斯曼统治时期,对于那些拜占庭建筑,其实很多都保留下来,要不然索菲亚大教堂怎么还能给尼古拉作为登基大殿的礼堂。

但是俄国人进来后,基本就变天了,他们打着“清除异教徒气息”口号,不断将带有奥斯曼帝国的建筑拆除。

当时的场面,甚至被俄国作家写进了自己的书中:

“哭天喊地的土耳其人被赶出了他们的家园,房子被烧毁,甚至包括一户人家门口的花坛,当时我请求那名负责执行命令的少校,我说奥斯曼人是有罪的,但是鲜花无罪,但他告诉我,根据皇帝陛下的命令,伊斯坦布尔城的一切,都要被清洗,我当时不明白清洗是什么意思,以为只是拆除一些碍眼的奥斯曼建筑,直到最后我才知道,这里也包括奥斯曼土耳其人,以及他们的一切,自然,那个花坛,也是被执行的目标……”

“后来他在我的面前碎了,我当时哭了,我拿走了其中一朵白玫瑰,寄希望救活它,但后来它死了,奥斯曼人的一切,也被摧毁了!!”

俄国作家巴希拉夫在自己的自传“迷茫时代”中所写,后来这本书被东罗马当局下令查封,直到几十年后,才被允许流通。

(当时的伊斯坦布尔还未改名)

如果说摧毁是一切重建的基础,那么重建之后的君士坦丁堡,就像是一座纯正的欧洲城市。

大理石般闪耀的君士坦丁堡大教堂,高耸入云的“圣徒大厦”,按照罗马斗兽场,一比一复刻的盖乌斯.屋大维皇帝斗兽场

以及最近几年修建起来的拜占庭体育场和尼古拉图书馆,这些东西无时无刻不在告诉所有人,这里是谁的地盘,又创造了怎样的“历史奇迹”。

最新小说: 极品假太子 我家娘子太粘人,女帝大人吃醋了 大明:嘉靖修仙啦 在不懂爱的年龄遇见爱 无敌县令:从替哥哥入洞房开始 年轻气盛八皇子 [原神]全提瓦特都是我爹 开局老婆送上门,从卖肾宝开始发家致富 红楼,宁府书香门第 开局刺杀皇帝:你赶紧灭我九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