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历史军事 > 美洲日不落 > 第一百零五章 税收风云:南郊和父子

第一百零五章 税收风云:南郊和父子(1 / 2)

武安侯府……

西京南郊,一座占地约莫二十亩出头的江南风格庭院,坐落在距离主城区还有五公里的地方。

这个地方,本来按道理应该是工厂,以及普通平民所居住的地方,但随着西京城区人口过于密集,以及通行的压力,导致一部分富人开始将目光转向城外。

而作为毗邻“龙起山”的南郊,就成了最好的地方。

(后世比弗利山)

虽然因为龙起山是皇家陵园,所以没有人敢开发,也不可能开发山上的土地,但是靠近附近的这块叫“大石区”,或者原来叫石头村的土地,就成了一部分富贵阶层的目标。

(早期在当地挖出石器,所以当时被叫做石村)

而随着越来越多富贵人士的聚集,这地方也就渐渐有了新名字,那就是“南郊”,因地处南方,又靠近城郊而得名。

而整个南郊,其实从地图上看,面积其实非常大,甚至有两个区那么大,但是当地的人口却非常稀少,截止到目前为止,也不过千百户人家,万把人口。

和目前汉国主城区拥挤的情况,大不相同,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当地的土地,几乎都被那些大家族,有钱人占据,因为当年购买土地时手续的不透明,再加上南郊地理位置在那個时候,相对较偏,所以那个时候购买这些土地的时候,没有受到任何阻拦,甚至还得到了一定的支持。

毕竟那个时候该地方有一半以上的土地,属于西京当地的土地局,而西京那个时候正在搞工业振兴的工程,急需要钱,再加上南郊当时所在当是石村,是西京少有的穷地方,所以在这种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大手一挥,基本上除了当地的衙门,以及官吏自住的土地,基本上全卖了。

而全卖的后果就是,这个地方的几乎所有东西都是私人,树是私人的,山是私人的,地也是私人的,甚至就连那些从当地山上流下来的小溪,也是私人的,只不过是由少数几个私人平分罢了。

而再加上当地“纯粹”到不能再纯粹的人口结构,也就造成了南郊是一个比政务区,比中央大街,还要纯粹的“富人区”。

甚至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当地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社区,自己的街道,自己的学校,自己的医院。

而这些东西,无一例外,都要比主城区的很多地方要好,毕竟无论是勋贵,还是那些最近这几年起来的暴发户,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重视教育,重视医疗。

就像某个说的笑话:

“教育就是对不确定的未来,最笨,却最有效的投资,而医疗就是在自己没有得病的时候疯狂吃药,最后告诉自己,我不会死!!”

虽然很粗俗,但这句话放在南郊,确确实实如此,这里的学校,基本上都是私立学校,唯一的一所当年石村留下来的公立小学,也在这么多年的竞争和资助中,被改造成了为当地人服务的工具。

至于当地的医疗,那更是夸张,什么“国医圣手”“开刀高人”“妇科圣手”“儿科终结者”等,你没有听过的外号,都在当地有所流传。

而当地最夸张的就是那条用火山灰磨平的公路,整条公路的造价,甚至据说堪比铁路,是当地几家大户联合小户,一起出资建造的。

甚至在这条路附近,还有两家装饰豪华的加油站。

而南郊的美名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慢慢传出去的,以至于现在一提起南郊,就想到这些。

而这也自然使得南郊当地的地价节节高升,如果单纯地价看,当年购买土地的那批人,无疑于都赚大了,只要转手一卖,基本就是七八倍,甚至某些地方还有十倍以上的利润。

但现实情况是,当地这些年只卖了不到五百亩土地,而且购买者,都是西京当地,或者在金山等大城市拥有很强实力的“新贵”。

至于普通人,或者说那些影响力不高的“暴发户”,基本不可能买到。

就像新生代作家,富商家庭出身的罗程峻在自己的旧书“西京的往事”中所写:

“在我小时候的记忆中,南郊是个没有什么的村子,但到了我十七岁的时候,这里却成为了一个我无法接触的圈子,这里的人有自己的餐厅,有自己的学校,有自己的医院,甚至他们就连聚会,都有属于自己的酒楼,这里就像是童话中的童话镇,甚至不允许外人进入,而这只是为了不打扰他们的自由生活……”

………

“唉呀,你就不要转了,转的我头疼!!”

“你转一年,也不可能找出解决的办法!!”

陶言看着急的团团转的三弟陶君,不断的劝告对方。

而陶君则是再又转了两圈后开口:

“目前情况危急,议会那帮蠢猪,根本就没有脑子,现在竟然堂而皇之讨论那个什么意见书!!”

“别人不清楚,咱们还不清楚吗,那特么就是缓兵之计,可笑世人还看不明白!!”

最新小说: 极品假太子 开局刺杀皇帝:你赶紧灭我九族吧! 无敌县令:从替哥哥入洞房开始 开局老婆送上门,从卖肾宝开始发家致富 在不懂爱的年龄遇见爱 [原神]全提瓦特都是我爹 大明:嘉靖修仙啦 红楼,宁府书香门第 年轻气盛八皇子 我家娘子太粘人,女帝大人吃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