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历史军事 > 美洲日不落 > 第二百三十八章 教育与医疗

第二百三十八章 教育与医疗(1 / 2)

当蔡重海下来后,上去的不是别人,正是已经在教育部工作了几十年,先后历经胡均订,乃至朱道两任内阁几十年的周锡。

说起周锡,其实他算是如今汉国内阁官员的“铁钉子户”,要是一般的官员,基本上干十年八年,基本就到头了,而他能够干三十年,一直熬到现在,几乎可以用奇迹来形容,而这些都是其他人所办不到的。

就像有一次刘鹏接见这位已经头发白,从西京大学第二任校长干到官场的周锡的时候,曾经开玩笑似的说过一句:

“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别人都是喊喊口号,捞点好处,你是真的在干啊,争取再干五十年,干到新朝!!”

而周锡的回答也很干脆,直接就是一句:

“五十年后,若还是陛下,臣便干!!”

也是因为这句话,周锡也成为首个还没有退休,就被封为伯爵的文臣。

也正是因为如此,当他上去的时候,掌声甚至比蔡重海刚刚上去的时候,还要大。

“老朽今年六十九岁了,用传统的计年法,虚岁七十了,我这个岁数,在如今的大汉朝,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哎,人老了,容易记错,我到今天还记得陛下当初办帝国大学所说的一句话。”

【汉国因为建国早,官员普遍年龄不高,七十算是顶高了,除了那些开国功臣。】

“网天下之英才,结守善向上,强国富民之果!!”

“一晃眼,大汉都四十年了,四十年春秋转头过,白了多少青丝少年华发,我啊,老了,干不动了!!”

“这估计是我此生参加过的,最后一次内阁最高会议了,这份报告,就是我为官三十载,在校育人五载的成绩单,人都说老人容易回忆,我啊,不回忆,只向前,只看远方——”

周锡简短的发言,引起的“轰鸣”好似鞭炮如海,在人的耳边不断炸开。

而在开场白结束后,周锡中气十足的说:

“龙武三十九年,我国在校大学生突破十四万人,这个数字是同期英国和法国的两倍,平均每五百人就有一个是在校大学生,而这还只是统计了本土的数据,如果加上我们在海外的近六万名大学生,我们的大学生数量将会达到二十万人,这個数字,实际已经是比英国和法国两国加起来的总和还要多了。”

【这个时期世界通用的精英教育,考大学的标准比后世高多了,基本出来就是人才。】

“这个数字,其实还不算准确,因为还没有把过去那些年毕业,乃至往后考上的人算进去,如果单纯的把那些已经毕业参加工作的人口算上,我们的大学教育实际已经为我国培养了超过百万人的人才,这些人才分布在各行各业,正是有他们的存在,整个大汉帝国才能够繁荣兴旺!!”

【汉国历届大学生总数大概和总人口的比例大概是一百比一,这个数字是包括海外大学生的。】

“啪啪啪!!”

周锡说完后,不断的喘着粗气,台下的掌声如同雨后春笋一般接连冒了出来,最后又汇聚成一团。

台下的齐成栋在听到“百万”“二十万”这两个数字的时候,微微皱眉,作为一个贯通中西的文臣,也是一个十足的经济学家,他其实对于数字的敏感性要超过很多人,在听到这些数字后。

他第一个念头是以后越来越多,该怎么安置,要知道哪怕是科举制其实也是一种“筛选机制”,所谓的大汉科举,其实从一开始就筛选了不少人下去。

其中光是大学学历报名的资格,就天然筛选下去不少人,再就是各个部门的专考,尤其是考技术性官僚,又一次筛掉了不少人。

【汉国科举,其实是有专考的,只不过每年名额有限,一般都是给那些大学能拿到奖学金的理科精英的,毕竟现在和原来不一样,工业时代,单靠文科,做官可以,做事不行,文理合一才是正道。】

除了这些以外,光是正考中的“国论”又筛选下去一波人,你要是完全是个普通人,让你评价欧洲各国的实力,依靠书本上学来的知识,你还可以胡侃一下,但是一旦把各国国情实力列举出来,这就不是你能干的,所以在汉国,一直有将国论嘲讽为“勋贵后门”的声音。

毕竟还有谁比这帮勋贵,世代文官清楚朝廷的机密,那玩意在他们家就是吃饭的时候,拿来闲聊用的。

所以在国论之外,又有了所谓的论题,也就是一些要靠脑子才能处理的国事题目,虽然这玩意也被那帮勋贵文官的后代占了先机,但最起码是给普通人留了后门的,完全靠脑子,谁上去,靠情商,谁上去,谁下去,一目了然。

虽然哪怕如此,依旧有一半人“落榜生”高呼不公平,但就像原来的宰相胡均订说的那样:

“如果这还不公平,麻烦各位去欧洲,那里才是公平,毕竟人家从一出生,就通过高贵的血统,解决了所有麻烦!!”

而对于此时的齐成栋来说,他想的是“人数填坑”的问题,虽着精英的数量越来越的多,但是位子还是原来的数量,这样下去是会出问题。

如果是古代王朝,基本想都不要想,供应百万大学生,基本等于给自己挖好坟墓,但好在现在大汉是工业国,还是全球最强大的工业国,百万人还是供应起的。

而且随着经济的继续发展,汉国能够容纳的高端岗位也越来越多,百万只不过是个起点,甚至说千万都可以不是终点。

但是最让齐成栋这个大汉第一“会计”担忧的是,那就是经济不可能永远增长,工业规模也不可能永远扩大,早晚有一天大汉帝国会触碰到他的国力天花板和工业极限,但是最可怕的是,人口是继续增长的,而人口增长,在叠加生活越来越好,上大学的人口越来越多,这些东西集合在一起。

基本就是一个非常恐怖的问题,要么到时候开启下一次工业化,打破财富,工业的天花板,要么经历非常痛苦的学问贬值。

前者还好,要是后者,想想都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

而在台上的周锡还在汇报他那让人心潮澎湃的数据:

“龙武三十九底计算,我国目前在技术学校就读的学生,高达一百三十万,这部分人口,是我们真的重点所在,他们的重要性,远高于所谓的二十万大学生。”

“毕竟他们才是我们帝国商品的真正生产者,一切财富的来源,而且根据我们今年一月份的统计,本土七千万人中,有至少有一千五百万人是上过初级技术学校,又有大约六百万人,是上过高级技术学校,哪怕是剩下的新移民,小孩,老人中,也正在经历小学,乃至有过小i学教育,以及扫盲班升级后的小学文凭。”

【龙武三十二年规定,凡是当年有过两年期扫盲,且后来有过其他社会教育的老移民,以及新移民,一律改为小学教育文凭。】

“哪怕是统计我们的海外人口,我们也依旧可以自豪的说一句,整个大汉帝国,没有一个文盲,更没有一个人不会写字,不会基础的数学和生活常识,除非这个人身体上有残缺,但是哪怕是残疾人,我们去年残校的录取率也高于百分之八十——”

【汉国对残疾人有特殊补助,发达地区有完全免费的补贴。】

“而这也是我们今天在全世界立足,并傲立于其他国家之上的勇气,以及意志力来源!!”

“少年强则大汉强!!”

最新小说: 无敌县令:从替哥哥入洞房开始 在不懂爱的年龄遇见爱 极品假太子 武成年后 年轻气盛八皇子 红楼,宁府书香门第 [原神]全提瓦特都是我爹 大明:嘉靖修仙啦 我家娘子太粘人,女帝大人吃醋了 乌鸦嘴传奇好的不灵坏的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