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古代言情 > 我刷的短视频通古代,历朝全麻了 > 第四十一章 这个主意不错,朕会尽快安排

第四十一章 这个主意不错,朕会尽快安排(1 / 2)

【这位为国家作出巨大贡献的老人,年轻时就立下志向,专心致志地耕耘,一次次科研成果,一点一滴地解决了华夏的粮食问题,使14亿人彻底摆脱了饥饿的困扰。

现在,人们偶尔会抱怨杂交水稻的口感不佳,稻香微弱如同嚼蜡。

但在饥荒时代,饿殍遍地的年代里,我们还要追求口感,追求稻香吗?

难道我们吃饱了就要责怪厨师?

如果不是对科研工作发自内心的热爱,谁会在91岁高龄时仍然关心手上的科研和稻田?

袁老一梦40载,他的贡献无法估量,他用一粒粒种子带给人们生命的喜悦和美好。

以至于人类语言中用于夸奖和表彰的部分,都显得如此片面和肤浅。

尽管名满天下,他仍然专注于田间,一生淡泊名利,辛勤耕耘,无私播撒智慧,让同胞收获富足。

而他毕生所追求的,无非是年轻时的一场梦,一场持续半生的梦。】

……

明朝。

朱元璋看完了整个故事,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朱标同样如此,他的眼睛有了氤氲的水汽,脸上也一副感动至极的表情。

此人真是有大功德,儿臣深受感动!

怪不得百姓要把他喊做稻神,就算不是神明,但胸怀却比神明还要广大,功德比神明还要深厚!

朱标一句感慨,难得的让朱元璋也颇为赞同的点了点头。

要是放在以前,这种触动君权的话题,他可不会同意,但是现在朱元璋也不得不承认,天幕之中那位模样衰老的老头的伟大。

亩产三千斤……

这是让朱元璋大为震惊的一个数字。

要知道秦汉时期,一亩水稻不过能够产出百来斤的粮食,隋唐时期南方也最多能够产出一百多到两百。

而经济中心开始南移之后,精耕细作之下,两宋时期的粮食,水稻亩产终于突破了两百斤。

至于如今的大明,主要是依靠湖广地区广袤而优质的稻田,来进行水稻的耕种。

水稻轮作,一年双季,这已经差不多是肥力上限所能产出来的巅峰产量了,但这依旧不过三百斤。

但是没有想到,居然会是三千斤……

十倍于明朝……

看着光幕之中出现的沉甸甸的,黄灿灿的稻田,朱元璋人都傻了。

产量提升十倍,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不会再有任何一个人饿肚子,意味着大明江山能够永远稳固的传承下去。

激动之后,朱元璋又是一阵的无奈。

这样的神仙一般的人物,为什么没有出现在大明朝?

要是大明有这样的人物,百姓又怎么会饿肚子?

最新小说: 游戏王:给他们一点阴间震撼 超神:我一个金仙,无敌很合理吧 开局从一个风水师做起 末世:从精神病院到银河霸主! 崩铁:二创影院,开局萨姆头怪人 娱乐:洞房夜,戳到老婆的小虎牙 魔兽:国服回归,你这任务正经吗 盘点赛亚人变身,全宇宙惊呆了! 烟雨芳华 王妃北齐公主,开局被林婉儿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