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飞打心眼里清楚,后头年代农民怎么管地。
“咱们国家是社会主义,生产的东西自然得归国家。从古至今,地要是私人的,时间一长就容易并来并去,这对社会稳定可不好。”
林飞这么一说,刘伯伯眉头轻轻锁了起来。
“我的意思不是让土地变成私有的,地还是国家的,就是分给农民种种,每年给国家交够税,剩下的他们自个儿说了算。”
“可以说是把地包给农民,这样一来,农民的积极性自然能提上来。”
林飞意识到自己刚才的话有点笼统,赶紧细细解释了一番。
“古时候也有官家的地给农民种,结果地还是被并一块去了。”
刘伯母显然不完全同意,“时代不一样了,以前皇上那权力到不了乡下,做事效率也没这么高。现在咱通讯、交通都比以前强多了,国家管事儿的效率也是飞快,过去避免不了的事儿,现在处理起来轻而易举。”
刘伯母的话让刘伯伯笑了,只要土地所有权稳得住,凭现在的国家管理能力,地不会乱并的。
“刘伯伯说得对,只要农民干劲上来了,咱们种的粮食蔬菜什么的,不光够吃,还能多出不少。这样,一些农民
就能从村里出来,进城找活干,工业自然也就跟着动起来了。”
“除了这法子,咱们还得使劲推农业机械化,多造化肥,让地里产量更高,农民干活儿也更有效率。”
“本来十个人的地,现在四五个,甚至就三两个人就能搞定,这样能空出好多农村的劳力,补到工业那边去。”
林飞回忆起前世,2000年以前,大批农民外出打工的景象还没那么普遍。
2000年后,化肥啊、农业机械普及开了,这才让更多人愿意进城务工。
“你的想法,我们也琢磨过,可地形限制是个难题,很多地儿搞机械化不容易。”
刘伯伯显得有点无可奈何,这道理大家都懂,但真做起来哪有那么简单。
国家一直提倡农业机械化,但咱们国家大片的平原地不多,很多地方其实是丘陵地形。
所以,每年国家都会在一些地方开展土地平整工作。
“如果难以形成大块连片的土地,那咱们可以把农机设备做小点,这样即便是在小块地上,也能用得上机械化。”
在这个年代,工程器械还没广泛使用,平整土地得靠大量人工。
既然如此,换条思路或许可行。
“这主意不错,但现在大型农机还没普及,小型农机也难以大批量生产啊。”
刘伯伯苦笑一声,上级当然能想到这办法,但为啥没实施呢?
这背后涉及到资源分配的问题。
连平原地区都还没全面实现机械化,大型农机都还没普及呢,小型农机自然更不会马上考虑,否则投入和产出就不成比例了。
“听着好像走进死胡同了,农村要发展,得需要大量化肥和机械,但生产这些东西又要更多的工厂和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