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
那里已经有了新的变化。
....................
天幕之上。
七彩祥云环绕。
两侧更是有腾龙彩凤飞舞。
端的神奇不凡。
高悬空中片刻后。
天幕上。
【大明太孙朱允炆】七个大字隐去。
随即。
一幅幅画面出现。
宫殿之内传出婴儿哭声......
御花园内幼童蹒跚学步......
大本堂内书声琅琅......
寝殿之内灯火通明,少年挑灯夜读......
伴随着朱允炆的成长画面如幻灯片般播放。
与之出现的。
还有文字解说。
【大明太孙,朱允炆。】
【生于洪武十年。】
【明太祖朱元璋第三孙,懿文太子朱标第二子,生母吕氏。】
【洪武十五年五月初一,朱标长子朱雄英早夭。】
【太子妃常氏死后,朱允炆生母吕氏得以扶正,朱允炆从而成为朱元璋嫡长孙。】
【洪武二十五年,朱标病死。】
【九月,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
【......】
天幕中。
朱允炆的生平以视频和文字两种方式呈现。
见此。
老朱开心的直咧嘴。
“没错,正是咱的好大孙。”
他更高兴了。
朱允炆的生平全部正确。
这也更加坐实了天幕的准确性!
....................
朱允炆的生平介绍到册封为太孙为止。
紧接着。
出现一段画面。
【朱元璋坐在御书房中,面前是成堆的奏折,他皱眉道:“大孙,河间府遭遇水患,数万百姓流离失所,朝廷虽屡派赈粮,然贪官污吏层层盘剥,百姓得粮不足三成,何解?”】
【朱允炆略作思考,恭谨对答:“皇爷爷,孙儿认为,治理水患,首要在于选派得力官员,严惩贪墨。”】
【“其次,应鼓励民间富户开仓放粮,直接赈济百姓,帮助受灾百姓度过难关,待灾后朝廷再给予补偿。”】
【“再者,水患之后,当令工匠修建堤坝,防止水患再次发生。”】
【朱元璋闻言,眼中闪过满意之色:“这便是你的解决之道?都是你自己想的?”】
【朱允炆点头:“是的,皇爷爷。”】
【顿了一顿,朱允炆又道:“皇爷爷,孙儿愿亲自前往河间府,监督赈灾事宜,确保百姓得到妥善安置。”】
【朱元璋欣慰笑道:“好,不愧是我的好孙儿,你去吧,务必把这件事办好。”】
【朱允炆领命而去。】
....................
见到此画面。
百官忍不住纷纷赞叹。
——“是了,像是咱太孙殿下的性子,上次关中大旱,陛下召太孙考校功课,他也是这般对答的。”
——“太孙殿下果然有明君之相,连赈灾之策都如此周全。”
——“以储君之尊,亲自前往河间府监督赈灾,太孙如此体恤百姓,当真是大明之幸。”
——“太孙殿下仁德之心拳拳,与太子爷一般无二,有如此储君,将来必能开创大明盛世!”
——“难怪能获得天幕认可,太孙贤德之名想必已经感动了上苍!”
——“太孙仁德,有如此储君,我大明百姓有福了!”
百官们的赞叹声此起彼伏。
朱允炆听见这些。
脸上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老朱暗暗点头。
如此回答。
确实是朱允炆的一贯为人。
“咱这大孙,仁孝至极。”
“对待天下百姓如此,将来咱百年之后,想必也能善待他的诸位叔叔。”
“这个储君......咱算是选对了!”
老朱心中大定。
仿佛一块大石头落了地。
看向朱允炆的目光。
也越发柔和。
....................
燕王府。
朱棣仿佛也松了一口气。
“允炆肖父,与大哥一样仁慈。”
“父皇选他做储君......也算是后继有人了。”
平心而论。
当初知晓老朱有意立朱允炆为储君之时。
朱棣是有些不太高兴的。
因为朱标虽死。
可是老朱还有他们这些儿子在。
怎么就跳过儿子辈。
去选孙子做储君了?
可是现在。
当看到天幕对朱允炆的‘认可’。
朱棣心中的那一丝不满。
也被冲淡了许多。
仁德能感动上苍,引发异象。
可见......
父皇的选择没有错!
....................
见到当朝太孙如此贤德。
不论朝堂、民间。
皆是一派欣喜模样。
然而。
正当天下众人都沉浸在这种喜悦中时。
只见空中天幕的右侧。
忽然又出现了一块巨大的天幕。
上面同样也写了七个大字:【大明太孙——朱胤文!】
大明太孙朱胤文?
还有一个太孙?
顿时。
所有人都愣住了!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