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四百六十二章 大计划 四

四百六十二章 大计划 四(2 / 2)

赵祯额首。

和肯定要和的,但他也感到朝堂上举措在失误。

郑朗又说道:“再请陛下看一封情报。”

是西北带来的消息,知道的人不多,即便知道,过这么久几乎也淡忘了,但郑朗安排的棋子在一点一滴起着作用。

王勇二人撤回来,可是陆陵没有撤回来,他也没有办法撤,一直在西北走私行商。于是将夹山的情报送来。在契丹的逼迫下,元昊只好出兵夹山,契丹在夹山的军队少,又堕落了,战斗力不强,不能平叛呆儿族的起义,但元昊的军队还有着一些战斗力,很快协助罗汉奴将夹山反叛平息。平息后还有许多战利品的,比如牛马羊,帐蓬大车子以及奴隶等等。

罗汉奴轻视西夏人,一根毫毛都没有分给元昊。元昊一怒之下,将呆儿族的八百余帐收留下来,卷带着回国。说起来也不是多大的事,不过陆陵受到郑朗指示,在罗汉奴耳边出了一个主意。

这事情闹大了,先是屈烈率部叛逃,后来呆儿等族起义,招讨使萧普达、四捷军详稳张佛奴相继战死,直到元昊出手才将起义剿灭,罗汉奴的脸面往哪里搁。

陆陵便说了一个计策,让罗汉奴嫁祸,载赃元昊,说之所以叛乱不休,全是元昊想侵占西山人口,刻意派人授使,又暗助盔甲武器,以致征剿困难。于是元昊大军一来,叛匪立灭,不是灭,是卷带,将叛部借着剿灭的机会,带到西夏去。辽兴宗接到奏报后大怒,诏征诸道兵欲会西南,以讨元昊。

到了六月,阻卜酋长乌八又派其子押着元昊的使者窳邑改,来谨见辽兴宗。元昊为什么派使前去阻卜,陆陵没有打听到原因,恐怕元昊没有安多大好心思,否则乌八不会将使者押送给辽兴宗。然后说契丹出兵西夏,阻卜会以兵助战,辽兴宗从之。再派延昌宫使耶律高家奴前来宋朝告之,高家奴已经奔向宋朝边境,但来使是做什么的,宋朝现在仍然不知道。

陆陵送了许多钱帛给罗汉奴,两人现在成了铁哥们,无话不说,某些时候罗汉奴就差将陆陵当成心腹使唤,所以这些情报源源不断从罗汉奴嘴中泄露出来。

但元昊仍然一无所知。他派使请求契丹出兵,经过罗汉奴处,说了一些消息。想让契丹出兵,不能直接说,而是说宋朝盛气凌人,要土地,又不让元昊自称国主,不想议和,请求上国支持,最好出兵相助,压迫宋朝议和。

陆陵一听愕然,朝廷软得他这个小商人都看不下去,还有什么盛气凌人而言,于是在罗汉奴面前进言,说,你们契丹不要上这个当。宋朝能力就这么大,给了东不能给西。一旦契丹出兵,意味着两国盟约无效。宋朝只能拉拢西夏,将这些厚币赐给西夏,放开商榷,让西夏出兵西山,宋朝应付北方。契丹不得其利,反受其害。此人狼子野心,对宋朝不忠,对契丹也不会忠。

罗汉奴知道陆陵这话在替宋朝帮腔,但他与元昊交恶,听后额首,写了奏报上奏给辽兴宗。陆陵也写了情报,带着府州,折继闵茫然,他想了想,最终还是将消息达到郑朗手中。送给朝堂其他人不放心。

“真战?”赵祯将这封情报放下。

“未必,此时契丹上下犹豫,在他们想法中,最好不出一兵一卒,多半一是嫁祸,一是虚张声势,然而只要我朝与西夏人议和成功,元昊桀骜不驯迟早会惹怒契丹,那么才是真战的时候,最早也要到明年。”

“还是要和啊。”

“是和,臣并没有反对和,马上契丹的用意元昊便能侦知,形式逼得他会比我朝更焦急,主战权在我。”

“是什么?”章得象眼巴巴地看着那张纸,不懂君臣二人在说什么。

郑朗道:“诸位相公可以看,但谁泄露出去,我将视其终生为敌,不但与之争斗,只要我在世时,对其家人子孙都要进行打压。”

说得恶毒,但真保不准,这帮家伙,为了争斗,什么事都能做得出。

并且赵祯没有反对,也等于是默认,以郑朗的前程,一旦真对某人或者某人家属御批的打压,会是很可怕的。

赵祯拍了拍脑袋,苦笑。他是一个聪明人,知道郑朗为什么要这样说,也知道自己放出去的一些宫人为元昊收买。虽苦笑,也默视。将这份情报传递下去,字写得有些丑,但没有关系,能认出来,又说道:“这个小商贾倒有些胆识。”

走私贩子,没有一个人胆子不是大的。但郑朗未说,一说会有争议,是使用人才的争议。一切为了和谐,为了下一个计划顺利通过。在路上他对晏殊恨得牙直咬,准备大斗晏殊,最后想了一想,换成现在这个样子,争了一争,但没有斗。

几个宰相在看这份情报,面面相觑。

都没有想到,只有三个密探,居然在北方翻江倒海。

郑朗又说道:“另外就是派使,朝廷派使很重要,若不是良吏前去西夏,必然为夏贼所轻。”

邵良佐有些不自在。

他还算好的,没有丢国家多少脸面,后面那个才糟糕,契丹派使对宋朝告之要对西夏宣战,宋朝也不傻,也想渔翁得利,又派使着元昊投降,于是派出张子奭与王正伦,元昊想和又想得到宋朝大量好处,形势又急,于是赠二人金节头冠、胡蹀躞,两人为了小利,不顾国家大义,答应西夏增币、市易、弛禁青盐。增币已让郑朗忍无可忍,青盐更糟糕,特别是青盐,在宋朝售价一斤一百文钱,一石二十多贯。然而盐出产成本很低,一斤只需两三文钱。也就是一石盐抛去运输成本与开采成本、商贩谋利与税务,最少让西夏获利近十贯。这更是郑朗无法忍受的。

所以这个使者很关健,又说道:“若是下次出使,臣推荐一人。”

“谁?”

这个人选不大好办,不但要有智慧,要大公无私,还有胆量,就是在延州督促议和的梁适都未必适合。最适合的是富弼,可是富弼身为西府副相,显然不可能出使西夏。

郑朗徐徐说道:“监察御史包拯。”

最新小说: 九州立志传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江边的月亮 万历小捕快 穿越大唐当股东 嫡女重归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归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