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穿越言情 > 诗相 > 第五十章《长相思》

第五十章《长相思》(1 / 1)

长相思,从唐代教坊曲名演变而来的词牌名,初为汉乐府的旧题,南北朝时曾有很多文人以此为题作诗,到唐代成为教坊曲目,中唐著名诗人白居易曾以此作词并广为传诵,赵宋以降,便成为经典词牌名,看标题便知它多描写离别相思之情。该词牌名,又名吴山青,相思令等,取自《古诗十九首》的“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和“上言长相思,下言久别离”等诗句,从其渊源可知,它常用来创作恋人相思或闺阁愁怨的诗词。此词牌名的作品,调由三、七、五句式组成,每句用韵,且前后段各有一叠韵,音节响亮,由热烈而逐渐趋于和婉,自白居易创作《长相思·汴水流》之后沿用这个格律,因此白居易的这首词也顺势成了该词牌名下的正体作品,典范作品主要有词帝李煜、北宋大文豪欧阳修、浪情公子晏几道等人的作品,诗词已经不新鲜的清代,尚有公子哥纳兰性德创作的《长相思·山一程》是不错的词作。

白居易是唐代现实主义风格的大诗人,他一生创作了几千篇诗歌文章,其经典之作多是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如家喻户晓的《卖炭翁》和《观刈麦》,还有长篇叙事诗篇《长恨歌》和《琵琶行》等,少为人知的有《秦中吟十首》等。他曾在写给元稹的书信上提到“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也即诗歌创作要记事的,这个理念一直贯穿他创作诗歌的重要时期。据有学者研究,白居易创作诗歌的高峰期是30-45岁之间,前面所列举的佳作皆出自他这个年龄段,可想而知,这个十多年是人生最为关键的,是个人事业是否能达到一定高度的能量蓄积阶段,对于大部分人应当如此。曾经大致统计过一些历史名人的成名或者代表成就时的年龄,大体在35岁前完成,也就是说人的人生成就,35岁前的成绩是个标杆,或许有人成名是40多岁,但基本上是建立在35岁前的,也就是人生要有所成就,35岁前就要拼尽全力,大致统计世界上名人建立成就时的年龄,便可知大器晚成一词,是宽解人的说辞。

据传,白居易年轻有位特别钟情的女子名叫湘灵,为此将自己的婚姻大事延后至三十多岁,还创作过颇为长情的诗篇《夜雨》,拗不过家族使命的他最终放弃了湘灵,说到这里,人们一般认为白居易是个痴情种,然而历史远不止这么简单,他与挚友元稹一样,同样是个渣男代表,尤其是他闲居洛阳时,妻妾和歌姬的数量多到让人咋舌,据说高峰时期,高达三十多位妙龄女子为这位大诗人提供快乐人生的服务,其真实性与否已经不重要,渣男行径是板上钉钉的事。《长相思·汴水流》是白居易惜别一位宠爱的歌妓而作,据《旧唐书·白居易传》记载,他特别宠爱名叫樊素和小蛮的两位歌妓,并留有诗句言道“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或许广州塔被戏称为小蛮腰、人们常形容女性樱桃小嘴等,多半与此有关联,然而白居易年近古稀,良心压制住了渣男本性,不忍耽搁她们,故将两位妙龄女子遣回,但是暮年的白居易又显得孤独寂寞冷,于是创作出这首颇有长情意味的词。

《长相思·汴水流》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此首词朗诵起来蛮顺口的,尤其是上阙,也容易理解,汴水和泗水等长流流到瓜州的古渡头,以吴山为代表的江南群山点头,凝聚着哀愁。汴水是隋明帝杨广时期开凿的通济渠,唐宋时期称为汴河,泗水流经山东的一条河流,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里的“川”便是指泗水,隋唐大运河通航后,汴水和泗水都流经瓜州直到杭州,唐宋时期的文人墨客也多是从京城西安、东都洛阳经此流水达到江南的杭州。白居易任杭州长官期间,携带了江南歌妓回到东都洛阳,度过一段舒适闲逸的幸福日子,然而随着自己逐渐步入暮年,于是将歌妓们各自遣回原籍,最得作者欢心的,恰好是他从杭州任职时带在身边的,歌妓的回去使得作者认为江南的群山都开始点点愁。

词的下阙大意是思念与怨恨的情感交织,除非伊人归来才会罢休,明月当空照时,彼此依偎一起倚楼望月,方能平复此等五味杂陈的情感,由此可知,白居易是忍痛割爱遣回歌妓的。相比上阙而言,下阙朗诵起来有点“隔”的意味,即流畅度稍差,韵律方面也稍逊色少少,它表现出的意境则稍好。从吴山点点愁和月明人倚楼来看,整首词像是闺怨气息的词,我们所熟悉白居易的作品,极少是富有闺怨气息的,这首词似有闺怨气息,但未必是闺怨词,倘若确定无疑是为了抒发与歌妓的离别之情,这首词则是白居易暮年生活凄美的真实生活写照。风烛残年时期的白居易是相当悲观的,曾创作咏老赠梦得的诗篇,写有“自问老何如,尽日闭门居”等凄冷诗句,挥手让歌妓们回去后的白居易,惟有长叹一声,犹如下阙所言思恨悠悠,有歌妓的陪伴才能慰藉他的忧愁。

从白居易前半生来看,他的确算是个性情中人,且在他遭受贬谪之前,热心于国事为民请命,可从他早年的现实主义诗篇可粗略获悉,然而仕途就像是一条大染缸事业,贬谪经历给他重大打击,左迁到江州司马后慢慢变性学乖了。他刚到江州时,创作出广为流传的名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由此可知贬谪经历对他冲击的巨大,在写给好友元稹的书信《与元九书》中,他明确说了创作诗歌文章的初衷,即他的名言“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由此可知江州司马的经历无疑是他人生的转折点。几年后,皇帝岗位换人,在朋友帮助下加持新皇对他才华的欣赏,白居易回朝升官不久,自请地方任职,于是被派往江南的苏杭一带主持工作,宦海沉浮的白居易开始转变性情,钟情于畜养歌妓,直到高峰时歌妓多达三十多位,为民请命的谏臣风格早已褪色,不过也还算为民做过实事,在杭州疏浚西湖并留有白堤存名于世。

白居易这位大诗人,年轻时便对初恋湘灵痴心不忘,为了迎娶心爱的女子不惜拖后成婚年纪,这是很多涉世未深年轻人所激赏的,出生士族家庭,直到三十多岁才正式成家。白居易是否晚婚,抑或因为湘灵而晚婚,其真实性不得而知,对于士族家庭而言,人至中年才成婚,的确算是个事情,毕竟很多士林中人,政治联姻是首选,即早就选好了对象,其次在“女子十四而能化,男子十六而精通”的文化背景下,晚婚的白居易,极有可能比很多同龄段的人晚婚二十年。中老年时期的白居易,可能会让很多涉世未深的年轻人所不齿并在嘴上骂成渣男,也许是心里面羡慕不已的才子,不过也正是因为渣男的性情,才能创作出《长相思》此类的长情作品,好比北宋时期欧阳修和晏几道等著名词人皆以《长相思》为题作词。

五代时期的著名词人李煜,要说他是渣男,也不是没有道理,但是作为贵族领袖的帝王,当漂亮女子可以触手可及时,不沉迷女色似乎不合常理,毕竟垂垂老矣的帝王将相宠幸妙龄女子屡见不鲜。文学成就极高的李煜,同样以《长相思·一重山》为题创作一首词,表面看来与白居易的《长相思》一样,带有闺怨气息,不过李煜的人生经历来看,不像是闺怨词。这首《长相思》是李煜故国尚在时期的作品,作为帝王作闺怨诗抒发相思情感,似乎不合时宜,有人认为是想念被羁押在北宋作人质的兄弟,不过真假难辨,不过他另有一首词作《清平乐》,倒像是真的为羁押在北宋朝廷的兄弟而作,词中写到“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这句倒是吻合作者念及被扣留在大宋的兄弟李从善的心思。

南唐后主的李煜,受迫于宋太祖赵匡胤的军事压力,委曲求全把弟弟当作人质递送给宋廷关押,为此有所愧疚而作词,倒也合乎情理,不过自古帝王家就充满残酷的斗争,李煜是否真的想念兄弟不得而知,从他的作品来看,似乎倾向于他是希望兄弟能归来的。俗语“树大分杈,人大分家”,莫说是帝王家,即使是寻常百姓家,成年后的兄弟之间能够和睦的并不常见,倒是士林阶层兄弟之间乃至家族之间齐心协力的居多,更何况,兄弟姐妹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当年大学同学如是告诉我),而且中国传统体制及忠孝观念,也会导致兄弟之间的竞争关系较为激烈,而姐弟或哥妹之间则和谐许多。

从小我们被教育,兄弟姐妹之间是父母之外的唯一亲人,是应当互助友爱及血浓于水的亲情关系,然而从孩子们的成长过程及父母老年后因赡养而引发的林林总总的矛盾中可知,兄弟姐妹在和谐亲情的外衣下,隐藏更多的是竞争关系,争夺父母旗下的资源而上演的闹剧层出不穷足以说明。很多时候,社会上的很多宣传也是反着来的,甚至有可能是此地无银三百两,记得中学期间每年初冬时节都会举办校运动会,常有宣传标语“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意在教导参赛的学子们,比赛结果应该让位于促进学生之间友谊的目标,琢磨这标语后,发现它纯粹是逆着人性或比赛本质的。实际上,比赛要有结果并分名次颁奖,它注定是战场,而战场无朋友,那比赛就永远就是第一,要谈友谊就不要比赛,倘若宣传“比赛第一,友谊第二”似乎又没必要,所以拿“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灌输给少不更事的莘莘学子们。

第2/2页)

南唐后主李煜在诗词史上有浓厚的一笔,他的前期作品主要多描写深宫内苑的快意日子,但真正让他响彻词坛的作品则是成为阶下囚后的作品,因此李煜早期词作较少引人注意,而《长相思·一重山》算是他的上乘佳作,虽相较于他的名作及绝命词逊色许多,但同比《长相思》词牌下的其他作品又显得有意境。李煜的前半生想必是非常幸福的,他的前期词作及亡国后的词作,都极大的呈现出李煜很是享受宫廷的富贵生活,作为南唐王朝的王子及阴差阳错而得的君位,生活自然是锦衣玉食,从小接受文学艺术的熏陶,琴棋书画和诗词歌赋自是样样精通,其父南唐中主亦是颇具文学素养的词人。李煜的艺术经历与北宋的第八位皇帝宋徽宗赵佶具有相似性,精工书法、擅长绘画、通晓音律,诗词歌赋等皆有不错的造诣,不同的是李煜以词著称,赵佶以书法绘画著称。

《长相思·一重山》

(五代)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这首词大意是,一重山又一重山,重重叠叠的山,山很远,天很高,烟云水气寒冷,我的思念像火焰般色彩的枫叶,菊花开又落,日子一天天过去,塞北的大雁都南飞了,思念的人还未能回来,悠悠月明照耀的帘子随风飘飘然。金秋十月的枫叶最为漂亮,有枫叶流丹一说,可见这首词创作时应为秋冬时节,秋季是容易激发文人萌生秋思情感,或许是李煜心中想念起远去未归的人,故而创作出这首长情之词。山远天高说明想念的人被远山阻隔无法归来,从而有烟水寒的心理感受,菊花开,菊花残,用相似的句式,暗示了时光流逝飞快,想必是很久便期待想念之人返回的,紧接着说塞北的大雁都南飞了,而自己所念之人却不得还,最后说一帘风月闲,刻画出作者因所念之人未归而无心欣赏明媚的风月。

李煜词的语言锤炼功夫很深,尤其体现在他后期的词作中,这首词也同样展现他卓越的文学功底,善于咏简单明净的语言呈现深邃的情感,在秋天欣赏过枫叶景观的人,想必都会一致认为枫叶流丹乃人间胜景,作者以“相思枫叶丹”之辞嵌入词中,将流动似的红红枫叶行形容人的思念情感。这首词的押韵也是值得肯定的,首先词中的寒、丹、还、闲等字都含有相同的韵母音“an”,其次最后一句中的“闲”字,用粤语或者地方语言拼读,是押韵的,在我家乡的方言中,闲与寒的读音都为“han”,总之这首词上阙后两句和下阙后两句,是具备押韵格律的,这亦是李煜这首词作的精到之处。押韵是诗词美学的重要体现,也是彰显创作者文学功底的评价因素,讲究语言平滑顺畅,不管是朗读起来还是唱起来,韵律协调,让人感觉朗朗上口,自是甚好。对比粤语版和国语版的同旋律歌曲,多数认为粤语版的稍微动听点,其原因便是粤语读音表现出来的音韵较国语动听,而且有很多经典诗词,用粤语拼读比国语顺口许多。

李煜的这首词,无疑是《长相思》词牌名的上乘之作,在意境方面应该胜过白居易的词,乃至有人认为,这首词甚至启发了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因为他们的《长相思》一词的上阙,艺术手法相类似。纳兰性德是清朝康熙年间著名的词人,其出生条件与北宋的晏几道颇有几分相似,父亲为朝廷宰辅之臣,也即从小生活环境非常优越外,还可以从小有机会与皇帝接触及与皇子成为同学,饱读诗词自是标配,不同的是,纳兰性德因出身显赫而成为皇帝的侍卫,这与唐代诗人韦应物成为唐玄宗侍卫一致,而晏几道未成年时便丧父,纳兰性德年仅三十而且还让父亲体验了一番中老年丧子之悲。唐宋以降,诗词的舞台开始褪色,尽管历经元明清三代,民国及当代仍然有不少的诗词作品,就知名度和影响力来看,能与唐诗宋词比肩的不多,以前清遗孤自居的王国维曾言道,本朝纳兰性德所作之词可比肩宋词。

纳兰性德,叶赫那拉氏,满族正黄旗人,而正黄旗是大清皇室所在的旗,自是贵族中的贵族,而且清代掌权达半个世界的慈禧太后便出自叶赫那拉氏,可想而知他的身世背景如何的显赫。纳兰性德虽不是皇族,但却是与皇族联姻下的产物,更为重要的是,他与当时的皇帝康熙仅相差一岁,与皇家沾亲带故及自身才华等原因,使得他多年来伴随皇帝左右,深得康熙皇帝的垂爱。康熙皇帝算是中国历史上颇有作为的君主,八岁登极,十四岁亲政,往南方向看,平定三藩和台湾的郑家势力,往北方向看,与俄罗斯开战并敲定国土边界,历史上的康熙也是多次御驾亲征的帝王,年轻时的纳兰性德为此有机会伴随皇帝亲征,《长相思·山一程》便是出征途中有触感而创作的。

纳兰性德有个更为人所熟悉的名字为纳兰容若,容若是他的字,中国古人一般都有取字的习惯,或许现代的很多文化亦有保留取字的做法,古人们为了方便交流,一般在非正式场合不直呼其名,而称其字,以表示尊重。容若的诗词品读起来,多少带点抑郁的气质,这与他的感情经历息息相关,“人间惆怅客”是他的标签,感情多舛是他的底色,促使他创作的诗词读来多有伤心之处。世间万物相互关系,相互限制,作为皇家的侍卫,有保护皇帝人身安全的神圣职责,使得他也有长恨此身非我有的情况,追求爱情的自由度很低,再加上情窦初开的女子却被送入宫廷成为皇帝的备选妃子,妻子卢氏(两广总督之女)不幸难产去世,种种经历使得容若心里很受伤。

《长相思·山一程》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这首词的大意是,他跟随大部队跋山涉水,马不停蹄的向榆关(即今山海关)进发,夜深人静时,成千上万个帐篷都点起了灯,这个场景犹如古装电视剧里的军队扎营景象,风雪交加之际,寒风都惊醒了睡梦的将士们,勾此时勾起了想念家乡的心声。从大意可知,这首诗是作者跟随康熙皇帝出关东巡,在军队的营帐里创作的这首词,背景是此次东巡需要翻山越岭,路途遥远,再加上风雪降临,看到灯火通明的营帐,念家的情绪油然而生,衷肠无人可诉,辗转反侧,睡而不眠,表达了他不愿远行的情感。哪怕是已经成婚的纳兰容若,作为皇帝的扈从,必须要跟随皇帝左右以确保安全,素有才情的他,虽有不想出关东巡的想法,但是考虑到家庭的荣辱,只能硬着头皮跟着大部队奔向山海关东巡,矛盾情感下的纳兰容若于是创作了这首经典之作。

遗憾的是,纳兰容若年仅三十就因病而逝,文学史上不乏英年早逝的人,唐代的王勃及李贺是较为出名的,其次便是纳兰容若了,他们都曾创作过流传千古的名句,甚至很多经典语句深入人们的骨髓,如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李贺的名句则是天若有情天亦老,而纳兰性德的名句是人生若只如初见。很多人知晓纳兰性德,很大可能是因为名句“人生若只如初见”,能一战成名或者一句流传千古的“立言”。唐诗宋词本属于汉族人的文化瑰宝,史上虽有少数民族的作者,但大都湮没在时代洪流中,唯有满族的纳兰容若在诗词史上拥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之地,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寥若晨星的非汉族文学家。

宋词中有上百个词牌名,单个词牌名下又多有成千上百首词,因此品读宋词时,需要对每个词牌名下的作品进行刷选而读,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犹如上面所列的三首《长相思》之词,是个人认为该词牌下最值得品读的,也是值得推荐读者朗诵赏析的,不过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好的作品不因单个人的欣赏取向而定。学习古诗词时,人们会有一种错觉,高大上的文字堆砌会是优秀的作品,而实际情况却不见得,越是历久弥新的词作越是用简单朴素的言语,往往优秀的词作,通常越是通俗易懂的词汇,以上三首《长相思》便是如此。论读起来顺畅度,白居易的词作当属第一,其次为李煜的作品,再次是纳兰的作品;论诗词的押韵,用粤语来品读,李煜的《长相思》的韵律更动听,白居易次之,纳兰的作品尾之;论词作的境界,李煜的作品还是让人很欣赏的,而白居易和纳兰容若的词则有点难以立判高下,总之三首都是非常不错的可读之作。很喜欢《长相思》的朋友,亦可多品读,然后就作品进行品鉴,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多对比才能读出作品的妙处,可不能学黄婆卖瓜自卖自夸。

最新小说: 我在修仙界登陆洪荒 洪荒:收徒云霄,签到鸿蒙量天尺 洪荒:截教首徒,三教合一! 武侠:悟性逆天,九岁创真武法相 我,大庆六皇子,开局请庆帝赴死 人在武侠当魔头,师娘孕气逆天! 从扎纸人开始证道长生 综武:百晓生,我敢说你敢听吗 综武:庆国大皇子,杀敌成至高 我,修仙全才,大大咧咧爱打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