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终于传到了中央,这下总算能引起皇帝、宰相、大将军的重视了吧,想多了。】
【在皇帝周围这边,太监说关东群贼不过小,毛贼打劫罢了。】
【那边宰相讲陛下无忧,他们危言耸听,国家成平神器,稳固,】
【陛下无忧一意。虽然这样安慰皇帝,但中央和地方官也清楚自家军队的德性是空饷,军队不齐,缺少军饷,根本就打不了仗。】
大明位面
崇祯看到此处,想到自己家的军队。与大臣讨论道,
崇祯皇帝紧皱眉头道:“朕近日得知,我大明军队中竟有吃空饷之事,
此事若真,实在令人痛心疾首。”
杨嗣昌严肃道:“陛下,此事确实存在,臣已初步调查,
发现其中确有不法之徒,利用职权中饱私囊。”
袁崇焕愤怒道:“陛下,此等行为乃是军心大敌,若不严惩,
如何面对辽东战事?如何稳定军心?”
崇祯皇帝决断道:“杨爱卿,此事朕交由你全权处理。
凡涉事之人,一律严惩,绝不姑息。”
杨嗣昌领命道:“遵旨,陛下,臣定不辱命。”
孙传庭忧虑道:“陛下,吃空饷之事虽需严惩,
但也应考虑资金流入的正确渠道,以确保军饷充足,士气稳定。”
崇祯皇帝点头道:“孙爱卿言之有理。如今国库空虚,
工部需加强军饷管理,确保每分军资都用于实处。”
袁崇焕坚定道:“陛下,军队是国家之盾,只有清除腐败,
方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臣愿为此事出力,确保辽东边防安稳。”
崇祯皇帝赞赏道:“袁将军忠心为国,朕心甚慰。
朕望诸位爱卿同心协力,共同铲除军中腐败,还我大明一个清廉之军。”
杨嗣昌坚定:“陛下,臣等定当竭尽全力,铲除腐败,以正军纪。”
孙传庭领命:“遵旨,陛下,工部必将严格监督,确保军饷规范。”
袁崇焕抱拳向前道:“陛下英明,臣等必将不负圣望。”
【没这个能力知道吗?打不过怎么办?招安。】
【朝廷还是有能人的,很快有大山提出招抚为主,追剿为辅的对策。以老臣看来,不如携带诏书,招他上天,不费一兵一卒,把他哄上天来,严加管束。】
【如果不服管也好,就地擒拿。不得不说,这项对策其实非常精彩,完美拿捏了农民起义的痛点,因为盗贼之起,总因饥荒之际民不聊生,只缴不服,于事无补。】
【想要成功招安,就必须花费大笔钱实施政策,使农民糊口有姿计策,在初期起到了一定成效。】
【流离在外的饥民领取救济,不少起义军首领也率部接受招安,可惜大臣的本意是好的,只是下人执行错了。为什么?】
【第一,赈灾的白银太少,即使皇帝勉强拿出十万两白银,再加上各地藩王侯爵的几万两捐助,对大量的居民来说仍然是杯水车薪。】
【第二,王朝末期,自上而下官员无不吃拿卡要,将赈济金层层克扣,灾民能拿到的物资少之又少。】
【第三,朝廷内部主战派的杀降行为,使农民们从上当受骗中清醒过来,认识到,只有斗争到底才能继续生存。】
【农民起义的火焰再次高涨,,皇帝,这下是真急了。】
大宋位面
赵构沉思到:“朕近日接到奏报,民间起义此起彼伏,
若不妥善处理,必将动摇国本。朕看天幕,朕欲招安这些起义军,
但如何预防这类问题,诸位爱卿有何高见?”
秦桧恭敬道:“陛下,招安起义军确为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