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下祁同伟想了三天,决定要先去京州搞钱
回到家中,祁同伟刚换上一身干净衣物,便看到父母扛着农具走进屋内。
父亲祁长贵背部有旧伤,弯腰驼背,岁月在他脸上刻画出一道道深邃的纹路;
母亲王秀莲左脚有残疾,行走时步履蹒跚。尽管他们还未至花甲之年,但满头银丝诉说着生活的艰辛。
“同伟,你怎么突然回来了?”祁长贵关切地询问。
面对两位辛勤耕耘一生的老人,祁同伟心中五味杂陈。短暂的迟疑后,他调整心态:“爸妈,我要去京州出差,顺道回来看看你们。如果有什么需要的东西,我去京州帮你们买。”
“不用了,你现在工资不高,家里还欠着一大笔债,得省着点用,先还清债务要紧。”母亲的话语中满是心疼。
“我们家到底欠了村里多少债,有具体的账目吗?”祁同伟问。
“有的,我这就拿给你看。”父亲从柜子底层取出一本小册子递给他。祁同伟翻开一看,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每一笔借款的详情。
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借过钱给祁家,总金额接近五万元,其中村支书祁志勇、村长李红兵和二蛋家借出的最多,各有千元之巨。
祁同伟不解地问:“这么多钱,是怎么借到的?”
“你忘了,都是通过村里祠堂借的。如果不是你从小学习好,村里人也不会这么信任咱们家。”父亲解释道。
“那这些钱具体都用在哪里了?”
“你十岁那年,我和你妈出了车祸,为了治病,家里花光了积蓄。
虽然你在大学有奖学金,不用家里负担生活费,但多年的学费和往返学校的路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这些年,全靠乡亲们的接济,我们家才能撑下来。”
他们赚的钱也不容易,这几万块对我们来说是天大的恩情,你千万不能忘。”
听完这段话,祁同伟对家乡的深情厚谊有了更深的理解。
石塘村这样的宗族村落,有着强烈的凝聚力,一旦村中有才之人出现,整个村子都会倾力相助,期待他能为家族争光。
自己,作为全村的骄傲,承载着乡亲们的期望,理应在成功后回馈大家。
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回报是应当的,但前世自己为何要为村里的恶行遮掩,甚至牺牲自己的前程?
祁同伟想通后对着父母说。“爸妈,你们刚从田里回来,先歇息一会儿,我得去找二蛋办点事。”
祁同伟并未真去找二蛋,而是从村的另一端悄悄离开,独自一人站在稻田边,陷入了沉思。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心中有了清晰的目标:
得挣钱,快速地挣到钱。
自己欠下了乡亲们深厚的人情债,既然我占据了他的人生,就有责任帮助他还债,这是理所应当,无可非议。
然而,还债的方式多种多样,但必须在法律框架内行事。绝不能因还债而像前世那样庇护罪犯,断送自己的政治生涯,这是原则底线,决不可逾越。
祁同伟的想法简明扼要。
既然债务是以金钱形式存在的,那就直接用钱偿还,并且要超出原额,同时引导村民们发展有潜力的产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富裕之路,让石塘村的每一户都成为百万富翁。
毕竟,前世做的够多了,这一生能做到这一步,已是仁至义尽,对得起父母了。卸下人情的重担,轻装前行,坚定地追寻个人的政治理想。
若有人贪得无厌,提出过分要求,则无需再迁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