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如此,遇到了顽主欺负人,陈实直接冲过去,将顽主的衣裳扒光了,什么将校呢,军帽,军靴,带着金属扣的皮腰带,都是陈实的战利品!
当然,这些年,陈实获得奖励也不少,比如贾张氏上厕所,炸了茅坑,就让他获得了身体素质增强的机会。
如今他的身体壮得和小牛犊子一样,也就他憨厚的爹,包子的妈才觉得他身体柔弱不能吃苦。
比如,他揪斗易中海,直接让他获得了逆天悟性,从此看东西不止可以过目不忘,还可以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要是他早一点弄到逆天悟性,说不定他还能当个神童,不过这年代,陈实也不敢随便拔尖!
一个不好,就是丢命的。
陈实之所以告诉陈老憨不上学了,其实也是无奈之举。
这年代,虽然上面没有说,上山下乡是必须的,但是陈实看过知青办工作人员在写回忆录时说,“无论是知青或是家长,真正出于自愿而下乡的,几乎没有”。
换句话说,这是一种隐藏式的强制上山下乡!
像是,陈实的姐姐,是前年上山下乡的。
四合院别人家并不清楚,但是陈实还是清楚的,街道办先是动员,要是不去,那就拐着弯的联系陈老憨单位去,动员陈老憨。
像是胡同一对兄弟,比陈实高一届,这两个人有一个可以安排工作,另外一个必须上山下乡。
不去?
那就工作不安排,粮票光够一个人吃的,爱去不去!
看谁耗得过谁?
在时代的大潮流面前,一个人的力量是很微弱的,更不要提,陈实还有见不得光的金手指,混世小魔王空间。
当然,像是大院子弟,还有两条路可以走,参军,或者上山下乡。
但是像是陈实这种胡同子弟,也就只有这一条路能走。
那就是上山下乡插队当知青。
不过,插队当知青的命运也不一样。
今年六月三十日,兵团成立大会,在松花江召开!
从此,上山下乡有了两大模式:
农场(包括兵团、干校)和插队。
与农场模式不同:插队属于集体所有制,无需政审体检等手续,也没有严格的名额限制(赴边疆除外),顾名思义就是安插在农村生产队,和普通社员一样挣工分、分红分口粮。
插队在农村生产队挣工分,又不一样了,富裕点的,像是东山临海的村子,一个工分能到三毛钱,勉强能够温饱!
像是陕北,不但生活条件艰苦,眼中缺水,一个工分合计一毛二分钱,辛苦一年到头,赚的工分,还不够买粮食钱的。
这两种方式都不是陈实想要进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