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压民变:崇祯八年史可法迁升为右参议,负责镇守池州,太平两地。
同年秋,总理侍郎卢象升大举攻打农民军,史可法被改封副使,巡行安庆,池州等地。
监江北军队,黄梅农民军攻掠宿松,潜山,太湖等地。史可法率军追击潜山天堂寨的农民军。
崇祯九年,滁州的农民军被祖宽击败后逃往河南。十二月农民军首领马守应联合罗汝才,李万庆从郧阳向东进犯,史可法转驻太湖,扼守要道。
崇祯十年,任佥都御史,巡抚庐,池,太及河南光州,光山,固始,罗田,湖广,蕲州,广济,黄梅,江西德化,湖口。
正月农民军从安庆石牌的小路突围出去,驻扎在桐城,参将潘可大将其击败。
农民军逃走途中又被庐,凤两地的军队阻拦。农民军被迫又逃回桐城,将桐城周围劫掠,史可法与潘可大率军围剿,农民军败走庐江。
史可法与左良玉又在枫香驿将农民军击败,三月潘可大与副将程龙在攻打宿松时阵亡,农民军分出同党摇天动,另外编为一营合计八营,共二十多万士兵分别驻扎在桐城的练潭,石井,淘冲等地。总兵官牟文绶,刘良佐率军在挂车河将其击败。
崇祯十一年夏,史可法因为长时间没有平定农民军而获罪,朝廷令他戴罪立功。
崇祯十二年,史可法因为岳父的去世而离职。丧满后史可法被用为户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接替朱大典总管漕运,巡抚凤阳,淮安,扬州等地。
史可法弹劾罢免了三个督粮道,增设漕储道一人。大力疏通南河,使漕务大有整治。
之后调任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密政务。由于军队久不训练,没有战斗力,史可法上奏八条改革意见。
崇祯十七年,史可法听闻李自成进攻北京,率军进京勤王。军队抵达达浦口时传来北京失陷,崇祯帝朱由检自缢的消息。史可法向北失声痛哭,以头撞柱,血流到脚上。史可法为朱由检发丧,收到了张慎言,吕大器,姜曰广等人的文书:
“福王朱由崧是神宗的孙子,按辈分排行应当立为君。但是他有七大缺点:贪,酗酒,不孝,虐待下属,干预官吏。潞王朱常淓是神宗的侄儿,贤良而且聪明。应当立他为君。”史可法也认为如此。
但凤阳总督马士英暗地与阮大铖商议,主张立福王朱由崧并致书史可法称:论伦理,论次序都应当拥立福王。史可法告诉他们朱由崧的七个缺点,但马士英联合了操江提督诚意伯刘孔昭,镇将刘泽清,刘良佐,高杰,黄得功等人发兵护送朱由崧到仪真,史可法只得迎接。
在历史上黄德功也是抗清人物之一,而高杰此人被叛将许定国所杀,导致清军顺利南下。
整个南明王朝龟缩南方,纵然有李定国那样的英雄豪杰也因内部出现叛徒而使北伐失败,南明也因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三大汉奸叛将的所做所为加上南明内部争斗而亡。
满清入关并成功篡夺汉人江山纯属意外,如果不是大明**,崇祯个人问题,天灾则是小冰河时期和以东林党,浙党,楚党等互相争斗又如何让清朝皇帝坐稳江山?
明朝有忠烈人士,民族英雄,同样也有汉奸卖国贼,如八大晋商。私自为建奴提供武器,粮食,钱财,却不向大明交纳钱粮,满清入关建立清朝,八大晋商变成了清朝八大皇商,何其可笑,可叹!可悲也。
《史可法:动荡时局中的艰难抉择与坚守》
明朝末年,天下大乱,闯王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明朝灭亡。随后,清兵入关,中原地区陷入了混乱。在这历史的关键时刻,史可法面临着一个艰难的抉择:是否拥立福王朱由崧为帝。
史可法起初并不赞成拥立福王,他有自己的理由。首先,福王朱由崧的品德和能力并不能让人信服。朱由崧在历史上并没有展现出卓越的领导才能,其性格和行为也存在一些问题。其次,当时的局势十分复杂,各地的势力纷纷崛起,野心家们趁机上下其手,借拥立之机争功夺利。南明的局势已经势如累卵,如果不能选出一位合适的皇帝,局势很可能会土崩瓦解,一发不可收拾。然而,尽管史可法深知福王不可立,但他却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四镇总兵势力强大,他们执意拥立福王,史可法在武力上无法与之抗衡。此外,朝廷中的一些官员也为了自身利益,纷纷附和四镇的意见。在这种情况下,史可法为了顾全大局,延续大明皇统,最终被迫同意了四镇拥立的福王登基称帝。
史可法的这一决定,在当时引起了不少争议。一些人认为他背叛了自己的初衷,放弃了自己的原则。然而,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史可法的选择或许是当时最为现实和可行的方案。他的顾全大局,避免了明朝内部的进一步分裂和混乱,为南明的延续争取了时间。在福王登基之后,史可法并没有放弃自己的责任和信念。他继续努力维护南明的稳定,试图抵御清兵的进攻。尽管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立场,居官廉洁勤慎,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国家和人民谋福祉。
然而,命运却对史可法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最终,南明还是无法抵御清兵的攻击,史可法也在坚守扬州时壮烈牺牲。在最后关头,他宁死不屈,展现了出了非凡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用自己的生命扞卫了大明的尊严。回顾史可法的一生,我们可以看到他的两点值得肯定。其一,他的廉洁勤慎为官员树立了榜样。在那个动荡的时代,官员**盛行,但史可法却始终保持着清正廉洁的作风。他兢兢业业地处理政务,为民众谋福祉,赢得了人民的尊敬和爱戴。其二,他在最后关头的宁死不屈表现出了高度的忠诚和坚定的信仰。尽管明朝已经衰败,但他依然选择坚守,不惜以生命为代价,这种精神令人敬佩。
史可法的故事告诉我们,在历史的洪流中,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面对复杂的局势和艰难的抉择,我们往往需要在理想与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