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随后召见了粮食总局的负责人王进。
王进很快就到了。
朱允熥问:“王进,你在粮食总局工作时,有没有遇到什么难题?”
朱允熥这么问是有原因的,大明的官员之间互相包庇,这是很常见的现象。
如果让粮食总局变得毫无作用,那就太遗憾了!
王进是洪武十三年的进士,为人清廉,这也是朱允熥选择他担任粮食总局负责人的原因。
他的主要任务是监督官员们,尤其是在粮食方面。
因为大明官员的俸禄很少,所以贪污现象在官员中相当普遍。
王进行礼后说:“殿下,大明的腐败是全方位的,从高级官员到低级官员,甚至到小吏。”
“尤其是每年四次征收赋税时,一些官员会故意踢翻收税桶,导致许多粮食散落地上。”
“这些散落的粮食,就被这些官员私分了。”
朱允熥感到惊讶,竟然还有这样的事?
朱允熥问:“然后呢?”
王进接着说:“这导致本就不多的农民,不得不忍饥挨饿,将自己仅有的粮食交上来。”
朱允熥立刻站起身,愤怒地说:“真是荒谬!”
“你去监督他们,一旦发现这种情况,立即逮捕那些官员。”
然后,朱允熥给了王进一枚令牌。
王进非常激动。
他最近在监督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阻碍。
但现在有了朱允熥的令牌,他相信没有人敢不服从。
毕竟这是皇太孙的令牌。
很快,王进就回到了自己的岗位。
三个月后,到了秋季丰收的季节。
这是真正的丰收。
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在这个时候都迎来了真正的丰收。
由于朱允熥推广的《华夏农科全书》,现在正是检验成果的时候。
这也是许多贪官想要在这个时候捞一笔的时候。
在他们看来,既然不能贪污朝廷的赋税,那就只能从老百姓那里贪污了。
...
在应天的一次宴会上,
朱允炆主持的宴会正在进行。
朱允炆也到场了。
朱允炆冷冷地说:“现在已经是秋天了,是丰收的时候。现在正是检验朱允熥之前推广的《华夏农科全书》的时候。”
“本殿下倒要看看,他的牛皮是不是该吹破了。”
黄子澄、齐泰、方孝儒和其他朱允炆派系的人哈哈大笑。
“如果我没记错,皇太孙说要让产量翻倍?”
“我从未听说过产量还能翻倍。”
“看来又是一个杨宪。”
“是啊,当年杨宪治理扬州,真是把我们骗得团团转。那些稻穗,原来是从外国买来的。真是可笑。”
“现在这位皇太孙,恐怕也要被陛下剥夺皇太孙和监国的地位了。可笑可笑。”
“是啊,到时候吴王的封号,只能是皇孙的。”
也有官员冷哼道:“听说,王进的粮食总局,在很多地方都受到了限制。”
“真是活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