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况朱允熥皇太孙给出的计策也确实高明实用。
很快蓝玉便率领水师出发了……
而在朝堂之上,许多人则准备看朱允熥的笑话。
黄子澄的府中此时正大摆宴席。
“这个皇太孙啊,肯定是无法将倭寇彻底清除的!”
“是啊黄大人说得对!这么多年来陛下派出了多少兵马都抓不到这些倭寇。”
“这些倭寇就像泥鳅一样滑不溜秋的根本抓不到!现在皇太孙想要清除倭寇也是正常但绝没那么简单!更何况他还没铲除倭寇就急着开海简直可笑至极!哈哈!”
宾客们纷纷嘲笑朱允熥的决定认为他这次必定失败。
黄子澄则冷笑不已心中暗想:如果皇太孙这次失败了那我就要在陛下面前多参他几本!
毕竟现在终于找到了皇太孙犯错误的时机自然要好好利用一番。
“别急别急咱们就看看这开海之事如何收场吧。”黄子澄冷笑道。
....
朱允炆亦是如此,他仿佛在皇宫内觅得了转机。
即便在朱元璋的殿前长跪不起,整整一日一夜,却仍未换来他想要的答案。然而,朱允炆并未将怨恨投向祖父朱元璋,反而将这股不满情绪,悄然转移到了朱允熥的身上。
“十日之期已至。”
“我倒要瞧瞧,你究竟如何力挽狂澜。”
在他看来,倭寇之患尚未平息,便急于开海,实属荒谬之举。
“再英明之人,亦有糊涂之时。而我,朱允炆,将紧抓此刻,趁你虚弱,一击必中。”
此刻的朱允炆,已非昔日那个只知埋头苦读的单纯皇孙,他的心中,已悄然生出了几分深沉与腹黑。
……
至于朱元璋,他同样满怀期待,渴望见证朱允熥所描绘的蓝图能否成真。他好奇,这位孙儿是否真能如他所说,彻底根除倭寇之患。
毕竟,朱元璋自己也曾多次派遣大军前往沿海,试图清除倭寇,却屡战屡败,倭寇仿佛总能提前得知消息,逃之夭夭。这成了他心中难以释怀的遗憾。
但朱允熥的计策,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让朱元璋不禁对其寄予厚望。
活动着略显僵硬的身躯,朱元璋心中暗自思量。自服用了朱允熥的丹药后,他明显感觉到身体有所好转,气血也更为顺畅。这让他不禁对那神秘的丹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孩子的丹药,究竟从何而来?或许,可以让他再炼制几颗。”朱元璋嘴角勾起一抹笑意,随即吩咐道:“蒋瓛,你去看看那高丽王李成桂,在狱中过得如何。”
蒋瓛领命而去,不久后便返回,向朱元璋详细汇报了李成桂的近况。那位曾经的高丽名将,如今已是一副老态龙钟的模样,被关押数月之久,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威严。
朱元璋闻言,轻轻摇头:“这孩子,手段倒是狠辣,颇有几分我的风范。哈哈!”
随后,他又话锋一转:“如今高丽国内,定是乱作一团。李成桂被囚多日,他们的国家怎能不乱?如此甚好,越乱对我们越有利。”
“待东瀛之事尘埃落定,便是我们收拾高丽之时。”朱元璋眯起眼睛,仿佛已经看到了大明旗帜插遍四海的辉煌景象。
……
朝堂之上,对于朱允熥解除海禁的举措,大多数人并不看好。他们认为,应先清除倭寇,再谈开海之事。而今倭寇未除,海禁又怎能轻易解除?
然而,就在这不被看好的氛围中,杨士奇却已暗中准备妥当。他的商船满载金银珠宝,只待蓝玉一声令下,便可扬帆起航。
两日后,三艘庞大的商船缓缓驶来,引起了众人的瞩目。
“这便是杨大人所说的那几艘装满金银珠宝的商船吧?真是壮观!”
“是啊,而且还不止一艘,看来这次是要向朝廷进献重礼啊。”
“不过话说回来,朝廷如今也不缺钱,听说商业赋税已经提高到了三取一,国库都充盈了两百多万白银呢。”
“这确实是好事,但那些商人,终究还是太过逐利了。”
正当众人议论纷纷之时,突然有人惊呼:“快看!那边好像有小船靠近!”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数十艘小船正迅速接近。
“难道是倭寇又来了?这东瀛的倭寇,真是阴魂不散啊!”
恐惧与不安迅速在人群中蔓延开来。毕竟,倭寇的残暴与无情早已深入人心,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让人闻风丧胆。
“杨大人不是说不会有倭寇吗?怎么现在又出现了?”
“是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皇太孙的计划出现了纰漏?”
……
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原本平静的海面再次泛起了波澜。而这一切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阴谋与算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