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锣鼓巷,95号院。
这是个三进的四合院,里面住着十几户,拢共几十人。
为了配合街道办的工作,以及防敌特,还有调解纠纷,院里选出了3个管事大爷。
前院是三大爷阎埠贵,在红星小学当老师,是个很鸡贼的教书匠,比较喜欢算计。
中院是一大爷易中海,第三轧钢厂的钳工,如今是五级钳工,在厂里颇有地位。
后院是二大爷刘海中,厂里的四级锻工,是个官迷。
易家,一大妈的东西都收拾好了,大包小包不少。
这屋是有一大妈的一半,但易中海一次性给了钱,一大妈也就放弃了这房子的一半所有权。
其实,已经离婚了,让一大妈继续和易中海住在一个屋檐下,她也膈应。
目前,院里也没空房了。
如今,四九城的住户很紧张,一大家子挤在个小屋子的比比皆是。
因此,整个南锣鼓巷都没多少空房了。
但有钱也还是能租到房子的。
现在,一大妈手头有钱,可以出去租个房子。
而聋老太太却让一大妈先带着孩子住她那。
想了想,一大妈也就暂时先住在老太太家。
拎着大包小包,一大妈,不对,现在不是一大妈了,是郑大妈,来到后院老太太家。
整个大院,要说面积最大的屋子,是傻柱家的堂屋,但后院最大的屋子却就是老太太这屋。
除了宽敞,老太太这屋的采光也好。
院里这时的人也比较少,上学的上学了,上班的也都上班了。
老太太坐在家门口晒太阳,屋里,郑大妈在喂点米汤给郑爱民。
秦淮茹却抱着棒梗来了后院。
棒梗吃不完,秦淮茹也就来分点给郑爱民了。
……
院里院外,不少人谈论。
在这年代只要是离婚,免不了就有人背后说闲话。
“易中海两口子离了。”
“怎么突然就离了?”
“好像是易中海家那口子捡了个弃婴,要养,易中海不答应,两口子就吵了一架,然后就离婚了。”
“我看离了也好,易中海条件好,年龄是稍微大了点,但要找个比他小几岁的也不难,可以娶了能生养的,三年抱俩,多生几个大胖小子。”
“怎么突然就有个弃婴?没准这事和易中海有关,他就是找个由头好离婚。”
“媳妇不能生,却又不肯收养个孩子,这存了什么心思?”
“也还别说,想想也是。”
……
随着街坊邻里越来越多说闲话,易中海的风评也变差了不少。
厂里迟早也会传开的。
毕竟易中海在厂里还是有点身份的。
易中海决定离了婚后短时间不再婚,还是明智的。
一大妈不能生早在几年前就传开了,而易中海却也不离婚,这是真爱?宁可绝户啊!让人佩服,当然,也有人背后说易中海傻。
但绝户却不收养个孩子,这就有点奇怪了。
至于说易中海指望徒弟贾东旭以后给他养老,也不妨碍再收养个孩子啊!
养个孩子也多个保障。
再说了,贾东旭再好也不姓易,也不会让子女姓易。
可如果收养个孩子,就姓易了。
因此,易中海宁愿离婚也不收养个孩子,就有些奇怪。
那么,有没有一种可能,易中海其实早就想离婚,只是他沽名钓誉,想面子里子都有?
但如果易中海离婚后迟迟没再婚,别人对他的评价又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