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想事半功倍,少走一些弯路而已。这样不止省下不少税银。还可以少浪费材料之类的。”黎晓月说。
“慢慢来,一口吃不成胖子。”刘匡之还是那么淡定甚至冷漠。
“对了,百姓们如今的温饱如何?”刘匡之问。
“大部分人堪堪有口饭吃而已。”黎晓月答。
“像我们这种北方,冬天是不出去劳作的,靠秋收屯的粮活下去罢了。”
“还有刮风下雪什么的,茅草屋坏了那就是坏了。能不能活过去全看天意。”
刘匡之静静地听着。
“若是遇到灾年。又是得清空粮仓去救命。就这样反反复复的循环着。”
反反复复地循环着……刘匡之停下了笔。
“那就想办法让粮食变多。”
“太难了。完全没有头绪。之前很多人都尝试过各种办法。”
“没关系,继续想,继续干,我们不行,但我们的后代也会继续我们的想法的。直到改变这一局面为止。”
来自二十一世纪的刘匡之知道,那时的他们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
“毕竟‘沧海桑田’……不是不可能。”刘匡之低眉继续批奏折。
“就是说阿兄知道怎样让粮食变多?”王卫抬头问。
“……”你小子,倒是机灵。
但刘匡之也没遮掩什么,将自己知道的一些东西说了一下。
“去找可以去找产量高的作物,以及重新杂交农作物让其增量增产……”
“杂交?”王卫皱眉。
刘匡之顿了一下,搁下笔耐心地解释:“见过菟丝子吗?”
他们两个点了点头。
“它攀附而活,却活的很好。”
“当然,还有像庄家们嫁接果树和花树不也是也可以吗?。那五谷应该也可以。我们将优良的特性嫁接或者杂交在一起,说不定就能产生产量又高,又耐活的农作物。这样不好嘛?”
“国库不够培养这样的人才。”黎晓月说。
“就算弄出来了,还容易被人盯上盗窃成果。”王卫见多了冒功领赏的。
“所以说慢慢来呗。先解决百姓们的温饱吧。”刘匡之毫不在意地说。
“也行,年后早朝让他们商量去吧。”
“把路也修了。”
“好、”
“把教育拉上来。”
“好。”
“德智体美劳要全面发展。还让师生们有为国利民而学习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