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恒心中一惊。
就一家?
这么大一片空地,看来实验一小对食品的安全问题十分看重。
不过这样也好,
如此一来,他更加有机会拿下实验一小。
“好的,谢谢伯伯了。”
带着茅子回到家,李恒决定再开一个摊位,
就定在下午三点多,
大概实验一小放学的时候。
他相信,以他的水平,绝对可以让实验一小的师生家长满意的。
“那,卖什么呢?”
李恒沉吟片刻,决定卖包子。
作为中国传统美食的代表之一,
自古以来,
包子就是国人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史料记载,
包子的原型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的“胡饼”。
到了唐代,包子已经发展成为宫廷和民间普遍流行的食品。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地依据本地的饮食习惯和口味偏好,
衍生出了各式各样的包子种类,但即便如此,
猪肉包子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
李恒去菜市场买来屉笼,又买来面粉,将一切准备妥当后,
开始制作猪肉包。
首先,取面粉、酵母、温水、白糖少许
在将猪肉(最好选择三分肥七分瘦的比例)、大葱、姜、生抽、老抽、盐、糖、五香粉、香油、清水或高汤等备好。
随后李恒开始对面团进行搓揉发酵。
这是制作世界级猪肉包的关键。
尤其是面团的把控度,必须异常的精准。
一般有天赋的,在这方面少说也要下个十年功夫。
但李恒在系统的帮助下,只能说信手拈来。
很快,李恒就将面粉揉成光滑面团,放置温暖处发酵至体积膨胀约一倍大小。
接下去就是将猪肉剁碎成馅,加入切好的大葱、姜末和其他调味料,
按照系统给的配方进行咸淡调整,充分搅拌均匀,静置入味。
做完这一切后,面团也发酵好,
将发酵好的面团揉搓排气,
分割成小剂子,
擀成中间厚边缘薄的圆形面皮。
这一步同样是考验包子做得好不好吃的关键。
普通人做的包子,在这一步就会把控不好,
做出来的包子馅料少儿皮厚,
一些口舌不是那么快生津的咬一口下去,
很容易因为干涩感对包子产生不好的印象。
所以,猪肉包,最好是皮越薄越好。
而且这极度考验面点师的手艺。
将面皮擀成薄薄的一层,李恒放上适量馅料,
捏合封口,放置在笼屉中,盖上湿布,再次静置醒发约半小时,直到包子表面微微鼓胀。
最后,冷水下锅,大火烧开后转中火蒸约20分钟,直至包子出炉。
“呼~”
李恒掀开笼屉,吹口气的同时,进行醒屉。
看着皮薄肉多的猪肉包,李恒取下四个,
用大碗装好,第一时间送入冰箱,
然后便开着小餐车,赶往实验一小。
(活动时间:10月1日到10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