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岁比林海还要长些,据林海所言,他年少时科举之路颇为顺遂,秀才一试即中,但之后的科举之路便充满了坎坷。二十余岁准备参加秋闱之时,家乡突遭水患,耽误了他的乡试。紧接着祖父母相继离世,守孝期满,再次参加秋闱,考试中途却因发烧昏迷,险些丧命,自然名落孙山。还未从这次打击中缓过神来,家中又遭遇变故,他只得去做了几年的幕僚,待家境稍缓,再次参加秋闱,终于得偿所愿。此后,他便辞去了幕僚之职,四处游历。
林海便是在这段时间读到了他的文章,从而记住了他。
若非看出他仍有科举之志,林海甚至想过举荐他入仕。
虽如此仕途晋升有限,却也是众多举人梦寐以求的道路。
此后两人书信往来不断,此番儿子需寻一位先生,林海首先便想到了他,去信询问,对方欣然应允,整理行装北上。
他将在林家教导林祥学业,同时筹备下一次的春闱,而林海则会不时指点他的文章。
林海对他赞誉有加:“他深知民间疾苦,心怀百姓,为人处世圆融而有原则,行事有条不紊,最是适合治理一方。这些方面,你要多多向他学习。”
林祥听闻这些评价,不住地点头。
自己心里清楚自己的情况,林海或许会对他的文风感到诧异,但对他而言,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
他前世已是个成年人,三观早已定型,岂会轻易改变?
如今穿越至这红楼世界,虽成了官宦人家的嫡子,本可安享富贵,但一想到原著中林妹妹无兄可依的境遇,再一想到那暗害自己的凶手至今逍遥法外,他怎能安心享乐?
为保自身安全,习武与读书皆不可或缺。
在这古代,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方能出人头地。
他必须步入仕途,方能活得有尊严。
而仕途之中,尔虞我诈在所难免。
留在京城固然好,但离皇权太近,他深知自己内心对皇权并无敬畏,一旦被发现,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他并不愿久留京城。
若能在外主政一方,即便偶有小过,也不至致命,且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这些优势运用得当,改变这个世界也并非妄言。
每每思及此,便觉热血沸腾。
待周正防抵达京城,林海设宴为他接风。
林祥见到了这位未来的先生,身材高大魁梧,面容方正,气质端庄,一副极易赢得百姓信任的模样。
在他审视对方的同时,对方也在打量着他。
若非事先知晓林大人家的公子年仅六岁,他怕是要以为林祥已有十岁。除了身高远超同龄孩童外,更因他那双沉稳的眼睛,让人容易误判他的年龄。
不久,他们便打开了话题的闸门,周正防的足迹遍布四方,他踏足过西北边疆,穿越过茫茫沙漠,也探访过西南与东南的秀美之地,甚至远航过海,还到过邻近的小国,其见识之广博,不仅让林祥听得如痴如醉,连林海也感到获益匪浅。
周正防心中同样感到满意。
虽然他与林大人书信频传,但终究未曾谋面,此番相见交谈,林大人果然如信中所述,而其公子也难怪林大人如此重视,在信中屡屡提及。
如此天赋异禀,若不悉心栽培,实属可惜。
林家的生活逐渐步入正轨,林海忙于公务,正如之前所料,他已无暇顾及儿子的学业,每日早出晚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