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敏见状,连忙让人取来一根磨牙棒给她:“真是个小馋猫,吃饱了还惦记着尝鲜呢。这些你可还吃不了,得再长大些才行。”
黛玉似懂非懂地收回手,接过磨牙棒,随即又向林祥张开双臂,示意要抱抱。
林祥熟练地将她抱入怀中:“玉儿,这磨牙棒可还好吃?”
磨牙棒是他特命人用红薯所做,此时红薯虽已问世,却尚未广泛流传,仅在南方部分地区有种植。
黛玉对哥哥甚是喜爱,听他一问,手一松再一紧,磨牙棒便从她手中滑落,却一把抓住了林祥的衣袖。林祥眼疾手快,及时接住了磨牙棒:“玉儿,这是不要了吗?”
黛玉又伸出手,显然是还想要。
林祥夸她聪明,什么都懂。
黛玉眼眸弯成了月牙状,既羞涩又得意。这副可爱的模样,让林祥忍不住伸手轻抚她的发丝。
看着这一幕温馨的画面,潘玲芙与潘常胜不禁思家心切。
他们来扬州已有一段时日,姐弟俩都已适应了这里的生活。他们生于西北,初到江南颇感不适,这里的气候与西北大相径庭,温暖湿润,尤其是那连绵不绝的雨季,仿佛生活在水中一般。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逐渐适应并安定下来,也有了更多时间去细细品味。
品味之后,他们深刻理解了父母为何希望他们能离开西北,另谋出路。
差距实在太大了。
他们并不会贬低自己的故乡,但这里的确更加美好。
这里水源充沛,无严寒之苦,河流纵横交错,人口稠密,繁荣昌盛。
然而再美好,也挡不住他们对家的思念。年前他们收到家中来信,嘱咐他们在此安心过年,待年后李氏会前来送潘玲芙出嫁,届时他们也能短暂团聚。
接到家书后,姐弟俩的心绪愈发安定。潘玲芙的婚事已尘埃落定,若无变故,她将在江南度过漫长的岁月。潘常胜初入书院时,学业颇为吃力,加之书院对武艺修炼的时间限制,他曾数次萌生退意。然而,理智告诉他,这是千载难逢的机遇,于是他咬牙坚持,心想待母亲前来,见到他的蜕变,定会感到欣慰。
每当这个念头浮现,潘常胜便能重拾耐心,潜心向学。
——身为兄长,他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唯有他前程似锦,方能引领弟妹们前行。若他轻言放弃,家族弃武从文的道路恐将遥不可及——毕竟,在众兄弟中,他已算是读书天赋最为出众的了。
提及读书天赋,潘常胜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转向了林祥,这位比他小一岁的表弟。
明年,林祥便将踏上科举之路,而自己呢?
他曾就此事询问过夫子,夫子答道:“以你目前的进度,保持下去,三四年后可尝试一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