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
背负双手,唐杰审视着面前这个还不到40岁的缅共首领。
德钦丹东,原名丹东,1911年出生于同古一个木材商兼地主家庭。
从彬文那城中学毕业后,丹东又前往仰光大学师范学院就读,在这里,他认识到了一大批热血青年,相约为国家的独立而献身,并逐渐崭露头角。
1932年,以仰光大学学生为核心,一批具有较高政治觉悟和强烈民族意识的知识青年组成了德钦党。
‘德钦’在缅文中是‘主人’的意思,他们成立这个党就意味着要争取缅国独立。
德钦丹东逐渐成为德钦党的左翼领导者和组织者之一,大学毕业后,担任国民学校教员,一边教书,一边继续从事德钦党的斗争。
在这个过程中,德钦丹东接触到了布尔什维克,从中学习进步,以此为纲领,传播布尔什维克,在1938年建立了全缅第一个工会和农会,这就是缅共的前身,昂山当选为缅共总负责人,德钦丹东成为缅共的重要头目之一,从而被英军抓捕看押了两年多。
直到日军进攻缅国,把关押的缅共、德钦党人一一释放,1943年8月,亲日派势力代表巴莫出任所谓‘独立’政府的总理,德钦丹东出任巴莫内阁农业部长,但他始终坚持与小鬼子做斗争。
二战结束以后,缅共解散了抗日武装,接受英军的改编,结果使内部遭受严重损失,经过艰难的整改,德钦丹东成为了缅共的最高负责人,始终推动缅国独立。
只可惜,缅国确实独立了,但那并不是他想要的结果,由资产阶级组成的缅国政府于1948年3月宣布缅共非法,并发动武装进攻,缅共只得被迫转入农村,进行武装斗争。
经过不懈的努力,于今年3月,德钦丹东在卑谬建立了以缅共为首的人民民主阵线,还没等到缅共成长起来,缅国迎来了一条过江猛龙,滇军20个小时灭亡缅军,逼降缅共。
“我斗胆问一声都督,南洋将实行怎样的体制?”
德钦丹东瞧着唐杰并未生气,又问了声。
“其实,你觉得什么体制重要吗?”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又或者是君主立宪、君主独裁?”
“缅共一直以来鼓吹自己代表了最底层百姓的诉求,那我想问你,底层百姓想要什么?”
迎着德钦丹东的目光,唐杰反问道。
“这...”
德钦丹东被连续的三个问题问得有些懵圈。
“2700万人,有多少人生活在温饱状态。”
“明明有这么多资源,为什么还会穷困潦倒,为什么做不到像欧美一样富足。”
“你不应该去寻找缅国适合什么样的体制,而应该去问问自己,如何让最普通的老百姓摆脱穷困。”
“这一点,我们已经在做了,所有的土地收归国有,任何人不允许占有。”
“根据人口居住地不同,分为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
“在城镇开设工厂、商店、企业,招收城镇人口,转为务工。”
“在农村按照家庭人口平均分配田地,确保劳作的前提下,老百姓一年生产可以满足生活所需。”
“你现在觉得体制重要吗?”
唐杰一连串的话语落下。
轰!
在场众人包括德钦丹东在内都露出了震惊之色。
土地国有,分田到户,工人与农民,南洋的脚步比他们想象的迈得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