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大明宫。
李世民面露震撼。
同为帝王,他深知帝王之路艰难。
要知道,李世民同样有着很高的志向的。
但此时此刻他也真的是有些震惊了。
沉吟了良久,他不由得叹道:
“朱棣此般决然,守护大明之心昭然,为子孙谋太平之愿,可比朕当年创大唐盛世之志。”
“然叔侄冲突,尽显帝王家无奈。”
“朱棣花甲披甲,朕年少征战,精力有别,其暮年壮志更显非凡。”
长孙无忌附和:“陛下所言极是。朱棣功过并存,对大明付出担当不可小觑。”
“崛起于战火,践祚后亦未懈怠,诸多举措皆利社稷。”
“此等皇帝难得啊。”
闻言,李世民撇了他一眼,心中傲气再次涌出。
“放心吧,朕又岂会弱于他人?”
.....
大宋,汴京皇宫。
赵匡胤眉头紧皱,虽对其穷兵黩武有微词,仍被决心打动:
“朱棣不顾年迈反对出征,勇气可赞,然过往确有不妥。”
“望此行保大明安宁,勿陷百姓于战火。”
“朕以兵变得天下,知兵事利害。”
“朱棣靖难后征伐不断,耗国力致民生或凋敝,然此刻出征亦为保土安民,实难评判。”
“马上打天下,岂能马上治天下?”
赵匡胤可是深知一直用兵的下场到底有多大的。
闻言,赵普轻声道:“陛下,其践行天子道,代价难料。”
“在位疏浚运河促商贸有经济功,然靖难致朝局动荡,余波未平。”
“常年征战,定会伤民。”
.......
秦朝,咸阳宫。
秦始皇嬴政目光冷峻,却难掩一丝动容:“
朱棣此举,颇具胆色。”
“以残年之躯仍志在征战,欲为子孙荡平边患,此等决心,朕亦曾有。”
“想朕当年,横扫六国,亦不顾天下汹汹。”
“朱棣虽得位之路,遭人议论,然其在位作为,亦有可圈可点之处。”
“其修长城以御外敌,仿若朕之筑长城,皆为后世计长远。”
“其迁都北平,天子守边,战略眼光独到,恰似朕之定鼎咸阳,控驭华夏。”
“虽其文治之功,不及朕之统一文字度量衡那般影响深远。”
“然其修《永乐大典》,亦集天下典籍,为文化传承留一瑰宝。”
这话说的满是自傲。
这就是始皇帝的自信,他是在点评朱棣!
但他也不得不承认。
朱棣所做的这一切真的已经触动到了他。
大秦,奋六世之余烈。
又何尝不是各个都是如此之君?
赵高在侧,轻声应和:
“陛下圣明,朱棣作为确有类陛下之处,其刚猛果决,欲以一己之力定乾坤,实非凡俗之君。”
“但相差陛下远矣。”
.....
大汉,武帝时期。
看着空中的画面,汉武帝刘彻微微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