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这其他部队还好说,这生产建设兵团战士还没有满编。只有前面123的部队是存在的,如今正在进行各农团的建设。而后续的编制暂时只有编制而没有兵员。但无所谓。等抗日战争开始的时候,全国各地有的是灾民,到时候将他们吸收过来扩建生产建设兵团的规模就是了,而且1942年全国可是一个大灾年,特别是河南。当饿死的都不止几百万人。到时候要多少人手?那真是有多少人手啊?将他们通通转移到这里无疑是一举好几得的大好事。一来等于是拯救了灾民。减少了灾民伤亡人数。二来将这些本来要饿死的人投入到新生产运动中。在河道地区大量的开荒种地,种粮食。这样他们不但能养活自己,而且种出来的粮食也是支援抗战的。最好的物资储备之一。
当然同样的工作高大壮所有的分化生,包括自己的便宜大哥高大山也在做同样的事情。只是名头不一样,口号不一样,方法不一样。但是目的却是一样的。
而不久之后就是西安事变了,搞定了这些事情,高大壮又将注意力关注在了武威城这里。
而此时的李云龙身上的压力应该是变轻了。
必定此时的情节已经完全和新亮剑故事情节变得南辕北辙了。当然也不能说南辕北辙,而是很多事情变得大大的不同了。高大壮并没有关心这些。他也没有心思关注团长李云龙的安危。毕竟原历史情节里的故事之中,面对如此的危险的情节,李云龙依然是走到了最后,如今他身上的杆子可以说。大大的减轻了威胁,也大大的削弱了。在这种情况下不需要再给他担心的。郭大壮只怕这家伙不知轻重的闯出更大的娄子。
要是打的马家军还好,万一要是一不小心误伤了自己人,那真要哭笑不得了。好在高大壮算了算。自己的团长李云龙身边,那些所谓的自己人也都是明面上的自己人,暗地的自己人。他应该误伤不到一定暗地之中的自己人,如今距离他的距离还算是很远的,一时半刻是不会被他误伤到的。
计算清楚了这一点高大壮就不再关心自己的团长李云龙是按照新亮剑故事之中原来的路线去走还是走什么其他的路线?
就算他不喜欢按照自己安排的一节一节的路线走下去那也无所谓,随便让他走吧。反正自己这安排的几个基地接力式的撤退方式。哪怕李云龙去走其他的路线,自己这接力式的撤退方式也同样需要有人来负责维持。李云龙不喜欢搞这个事情,喜欢玩梗刺激的那也无所谓,反正自己的平民大哥高大山,就是最好的接盘侠。
所以高大壮在搞定这一切之后就按部就班的开始稳当的安排起各路的工作,扩展自己的势力,扩大自己的兵力。另外就等着历史的车轮一点点的往前滚去,等到历史大事件的来临。不一定,哪怕高大山拥有了泼天的造化。拥有了无上的运气,他也不敢去阻挡历史的车轮。甚至连引导历史的车轮加快速度。他都不敢去尝试。生怕一不小心被历史的车轮给碾死了。
所以悄悄的进行顺势而为。乘风的走才是高大壮最喜欢做的事情,一句话费那事干啥?
而在高大壮的分化身搞《三国演义》的时候,这前后脚的功夫,新亮剑的剧情已按照不同的剧情开始往下走了。
亮剑里原来的故事情节,是这样的。
这天李云龙的人,抓到了马步芳手下的一个骑兵通讯员,王根生,结果放羊娃出身的王根生很是不服气,要和李云龙单挑,这正是扰到了李云龙的痒头,所以李云龙很是感性却的准备跟眼前的这个小兵,好好的一对一的玩上一把。
结局这王根生那肯定,不会是李云龙的对手,李云龙都没有费多大劲,一点都没有发力,随便几下就被把眼前的小子给打蒙圈了。
而此时民团那边马元青继续带着手下的人,寻找着李云龙,而李云龙通过王根生的口中,知道了马步芳,竟然不惜血本调了几万人马,配合十万民团,加起来足足十几万人,准备将红军主力全部包围后吃掉。
听到这个消息,焦主任很是交际,想要赶紧追上大部队,但李云龙想法却不一样了,那很是兴奋,甚至是异常的有精神,他感觉自己这下子,消耗光的弹药总算是,又有了着落。
而同时第二天沈泉带着几个手下埋伏在山上,看着马元青的手下进进出出的!
可他们不知道的是,这马元青也是老奸巨猾的主,他已经查觉也推算出了,李云龙,他们的错在,所以派出手下精英去乔装去村子里,仔细的打听李云龙的消息。
而此时的李云龙,跟沈泉开始合计,怎么用最小的代价去拿下这批弹药,顺便拿不走的,全都给他炸了,让马家军,没有补充的武器弹药用,那他这仗还怎么打,另外在李云龙眼里眼下的这民团马元青部,那根本民不民,军不军,在他眼中,那啥也不是。
(活动时间:1月28日到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