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当然……”苏言介绍道:“训练大纲的战术,如穿插迂回,三三制,一点两面,四组一队,运动战等战术必须熟记……”
战术是默契,是配合……什么时间点进攻,什么时候火力压制,什么时候发起冲锋,进攻阵型如何等等……
这些都是战士们经常“跑”,才能熟悉,才能配合默契。
特别是三三制战术……它考验的是战士们相互的了解,相互的配合,相互依靠,把三人的战斗力发挥到最强大。
想要达到这样的效果。
训练少不了。
所以,接下来171团的战士们将会进入魔鬼式训练阶段。
比如,新兵们要知道,穿插和迂回其实是两种不同的战术行动,其根本目的都是深入敌后作战,迂回包抄,分割围歼敌人。
这种战术并非苏言所创,早在冷兵器时代就曾被利用,需要171团的战士们发扬光大者。
而所谓的三三制战术,是在进攻时,通常一个步兵班的三个战斗小组各自散开,由班长统一指挥,以免发生混乱。
士兵的间距一般在八步左右,既可以发扬火力,又可以避免一发炮弹带来过多伤亡。
在近战中,三三制战术动作十分有效,三人协同进攻,大大减少了伤亡,弥补了我军士兵当时单兵火力的不足。
运动战是依托较大的作战空间换取时间移动兵力,以包围敌方,以优势兵力速战速决。
核心是: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
和传统的防御方式相比,运动战更加主动、更加灵活,若是遇到敌军,可以迅速利用地形进行转移,被包围的可能性比传统的阵地战小许多。
此外,有人认为运动战与游击战是相同的,其实不然,游击战是小规模袭扰,而运动战是大规模伏击消耗敌军。
而阵地战是一种在相对固定的战线上进行阵地攻防的战术,它可以细分为多种,例如坚固阵地攻防作战、海岛的阵地攻防作战、城市阵地攻防作战和海岸等等,其最大的优点是作战线相对稳定,各种保障都较为严密。
其作战空间大,立体性、整体性、机动性都得到了增强,其攻防作战转换也更为迅速。
至于,伏击战是接下来的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无法缺少的一种战术手段。
一般分为待伏与诱伏两种,在运用伏击战时,需事先通过侦察地形和敌方运动规律,确立伏击的地点,设立伏击圈,并预先部署必要兵力,通常能够对敌方形成多面围攻之势,予敌以重大杀伤。
伏击战有着六大基本要求,分别是积极捕捉和创造战机、选好伏击地区、建立有重点的袋形部署、切实隐蔽企图、突然、快速、勇猛地攻击。
用伏击战打击运动的敌人,常常可以用小的代价,换极大的胜利。
这种战术会是171团接下来的主打战术……
而一点两面是针对各级指挥员不善于在主要突击地段集中兵力和不善于包围迂回的缺点而总结出来的一条战术原则。
一点两面即是在进攻时主攻其一点,同时分散兵力再包围敌军两面或多面,以纵长与分散的形式相配合起来。
一点,即是集中火力攻击敌弱点,在攻时需要巨大的突破能力和后劲,以形成纵向发展。
两面,即是从多面包围迂回敌人。一点两面这一战术,有效提升了解放军的作战力量。
至于四组一队是一种专门用于城市战的进攻战术。
其主要作战方式是三个人组成一个组,四个组组成一个班。
这种科学分工的打法促进了军队战斗力量的提升。
这些战术需要171团的战士们熟记,熟练。
李云龙看到这些战术的时候,不由的感到惊叹:“苏言不愧是四国留学生……简直就是战术鬼才啊!”
……
(活动时间:10月1日到10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