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伯伯,如果大唐用粮食和酒换取大量的牛羊,不收马匹,突厥会怎么样?”
收购牛羊?
如若大唐可以大量收购牛羊,突厥人为了换取更多的粮食,就会大量养牛羊。
草场是有限的,养的马匹就会变少,没有马匹,他们靠什么打战?
魏征越想越觉得这个主意妙。
李世民也是有点心动,居然还有这样的方法?
满朝大臣怎么想不出来,还是自己的儿子聪明。
这是拿软刀子割肉啊!
若此计成了,那突厥就得任自己拿捏了。
等突厥对大唐产生依赖的时候,那就由不得他们不听话。
只是此计非一日之功,见效怕是得数年之功。
“那殿下所说上策是?”
李世民立马竖起了耳朵。
“建立都护府。”
建立都护府,李世民也想过。
只是突厥之地差不多跟大唐一样大,大唐没有那么多的官员。
“这只是第一步,还要配合盟旗制度。”
魏征从来没有听过这个词儿,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何为盟旗制度?”
“突厥是由众多部落组成,居无定所。”
“朝廷可将草场分成若干,分给这些部落。”
“他们可以在自己的草场上放牧,但不得去别人的地盘。”
李泰提出的盟旗制度让李世民的呼吸都变粗了。
李世民琢磨了一下,觉得这个盟旗制度真的是让人叹为观止。
将突厥分化,分而治之。
这突厥就再也无法凝聚力量,无法造成威胁。
可以真正的将突厥之地纳入大唐版图。
也难怪李世民这么想,这个制度是实实在在地成功过。
这盟旗制度是清朝的时候控制蒙古的制度。
使其分化,不能集中力量。
再也无法对中原产生威胁,彻底降服了游牧民族。
“殿下,此计甚妙啊,老夫钦佩!”
魏征也想到了此计的好处,想着赶紧汇报给李世民。
李泰其实并不喜欢这个盟旗制度,他更倾向于让游牧民族定居。
“其实,想要彻底解决突厥问题,还得在突厥之地发展农耕。”
“突厥之地虽多荒漠和草场,但也有适合农耕之地。”
“让突厥百姓开荒种田,有了粮食就没有理由打战。”
“再让突厥人入朝为官,久而久之,那突厥就不再是突厥,而是大唐。”
盟旗制度虽然解决了战争问题,可是却限制了发展。
毕竟变成了大唐的领土,总不能让它一直是累赘吧?
可以自给自足不是更好?
更何况后世这里的粮食产量可是名列前五的,是实实在在的粮仓。
这里从元朝开始才有了农耕文化。
如果把这个时间提前,那游牧民族会提前变成农户,最后与中原融合在一起。
“越王殿下,此话可有依据?”
李泰见魏征不信,可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总不能说实话吧。
“高句丽再往北,魏伯伯可知是什么地方?”
“如果没记错的话,应该是靺鞨族。”
魏征不明白为何李泰突然换了话题,一脸疑惑。
“靺鞨之地,有一种黑土,非常适合种粮。”
“如若收归大唐,那块地产的粮至少可占大唐的两成?”
“两成?”魏征激动地一下就站起来了。
李世民也没好多少。初听突厥开荒的时候,李世民心里是不信的。
可知道还有这么好的一块儿地,纵然觉得不可思议,也是压不住那丝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