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招揽了一批武艺高强、为人正直且在当地有一定威望的年轻人加入捕快行列,还重新整顿了三班衙役。有了足够的力量,他就突然对那些贪污腐败的胥吏下手,先是把他们全部抓起来,并公布他们的罪行。
尽管证据确凿,这些人却因为在上元县势力深厚而难以轻易扳倒。
甚至当叶蕴尘将案件递交给应天府之后,上级部门反而要求将所有嫌疑人押送到京城复审。
叶蕴尘表面上答应了,第二天就把这些人送走,但到了晚上,监牢意外失火导致许多人伤亡。
对此,叶蕴尘主动承担责任,请求上级严惩自己。
后来朝廷派来的御史调查此事得出结论:火灾属意外事故,但这些人的犯罪事实确实存在。
最终叶蕴尘被扣掉了一年的俸禄。
这件事情平息后,整个上元县都为之震惊。
他们终于见识到了叶蕴尘的厉害。
虽然监牢失火造成了很多伤亡,但死去的人都是犯了重罪的嫌疑人。
也就是说,都是些罪有应得的人。
至于那些罪行较轻的犯人,一个都没事。
这是偶然吗?!
呵呵!
也许就是偶然吧。
谁知道呢?!
不过从此以后,上元县里没人敢直接对抗叶蕴尘了,连表面上服从背地里搞鬼都不敢。
因为谁也不清楚自己家会不会哪天也着火。
他们是害怕了,但这不代表真心服气。
一股隐秘的暗流已经开始汇聚,只等时机成熟就会爆发出来。
对此,叶蕴尘一点儿也不放在心上。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小爷我向来行事光明磊落,怎会怕这些小事?!
既然不能辞官隐退,那就在这上元县干出点名堂来。
好歹不枉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一趟!!!
"爷爷,我想要再吃一串糖葫芦……"在上元县的大街上,一个大约七八岁的小男孩踮着脚,望着卖糖葫芦小贩肩上插满串的草靶子,奶声奶气地对朱元璋说。
他手中的糖葫芦已经只剩下最后一颗了,眼巴巴地看着那些鲜亮的红色糖球直咽口水。这小男孩长得白白嫩嫩的,看起来特别招人喜爱,但脸色苍白,连嘴唇也略显青紫,显然是体弱多病。
朱元璋听到孩子的要求后,立刻朝那个小贩挥了挥手,并温和地说:"我不是说过吗,在外面你就叫我爷爷,别再说皇爷爷。"
小男孩眨着眼睛,立刻回话道:"那你也不能自称‘朕’啊,要说‘老头子’才行。我们要偷偷地出来玩,可不能让大家认出咱俩。"
朱元璋听后哈哈大笑,刮了一下孩子的鼻梁,夸奖说:"我家孙子真聪明!"
这时,那个小贩已经来到了他们面前。朱元璋掏出三文钱,让孙子挑选了一串大而红艳的糖葫芦,接着拉着他的手继续沿着街道走。
上元县市场热闹非凡,现在虽只是早上九点左右的时间,但街上已是人头攒动。两侧的商铺都已开门做生意,进进出出的顾客显示这里的买卖相当好做。
看到这景象,朱元璋不由得感到有些惊讶:这里既非京城近郊,也并非什么交通要冲,仅仅因为靠近应天府就能这么繁华?
而且街道十分干净整洁,不时还可以见到有人在清扫路面;摊贩们也没有乱设摊位,而是集中在指定的地方经营。尽管街道不如应天城宽广,但井然有序。
没有人在大街上任意驱赶马匹或加快车速,因为在街边巡逻的捕快随时可能现身制止违法活动。让朱元璋更为意外的是,虽然这些捕快神情严厉,但他们却几乎没有仗势欺人的行为发生,人们虽然怕他们,却并不像对待其他地方官那样避之不及。
这个懒散小子看来还有些本事啊,朱元璋心想。就在这时,他注意到孙子手里的糖葫芦只剩下一颗了。"爷爷以前教过你,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控制好欲望。喜欢吃糖葫芦没错,家里条件也好,但如果你一味放纵自己的贪念的话,将来长大后要是喜欢上更多别的东西呢?难道还想让全天下去满足你的需求不成?那就成了另一个宋徽宗咯!"他对孙子解释道。
小孩子睁着无辜的大眼睛问:"你怎么知道我还想吃呀?"
"我一辈子闯南走北见识过许多人精,这点小心思瞒不住我的。"朱元璋答道,语气中带有一丝责备之意。
小孩儿没生气,反倒是用手帕小心翼翼地包裹起最后一颗糖果。"那雄英就不吃了,把它收起来留到最想吃的时候再享用吧!"朱雄英抬起头来认真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