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衙门口围满了人。朱元璋又问:"还有别的事情吗?!"
"没了,从村里回来后,叶蕴尘就直接回到了衙门。"毛骧回答。
"好吧,你下去吧。"朱元璋挥挥手。
"是。"
等毛骧离开后,朱元璋微笑着向茶铺老板招手,"掌柜的。"
"客官有什么需要吗?!"茶铺老板急忙擦了擦手,走过来问道。
朱元璋指着上元县衙门笑着问:"你们这儿县衙怎么这么多人围着啊,今天有什么大案子要审理吗?!"
茶铺老板看了一眼对面的衙门,笑着解释说:"自从新县老爷上任以来,上元县风平浪静,没什么大案子发生。"
"那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围着呢?!"
茶铺老板没直接回答,反而反问道:"您是从外地来的吧?!"
朱元璋说:"嗯,我们爷孙俩是从应天府来的。"
"这就难怪了。"茶铺老板呵呵一笑,继续解释:"今天是县老爷断案的日子,所以大家都来凑热闹。"
朱元璋疑惑地说:"县太爷断案?在衙门口就能看到吗?"
一般来说,断案都是在二堂进行,离门口还有两道门,怎么能在门口看到?
茶铺老板继续道:"咱们县老爷虽然年轻,但却是真正的青天大人。不仅办事公正,而且判案如神,就像戏园子里唱的那样,简直就是文曲星下凡……"
"看得出你很敬佩这位县老爷啊?!"朱元璋追问。
茶铺老板粗糙的脸上露出一丝崇拜,说道:"不仅是老汉我,全城百姓都对他很满意。上元县能有这样的好官,是全县百姓的福气啊。"
"刚才我看到有差役来这里收钱,收的是什么钱啊?!"朱元璋淡淡地问。
其实他知道是商税,但他想知道百姓对这项税收的看法。
茶铺老板并没有显得不满,而是继续说:"是商税。"
"哦?!朝廷有这项税吗?!"朱元璋不动声色。
"没有,只有我们上元县才有。"
"那你为什么还说这位县令是青天大老爷呢?!这样搜刮民脂民膏,不怕激起民愤吗?!"
"一开始我也很不愿意缴纳,但后来才发现好处很多,慢慢地大家都没有怨言了。"
"好处很多?!"朱元璋有些惊讶。
茶铺老板接着说:"是的,以前虽然没有其他苛捐杂税,但官府还是会巧立名目向我们索取银子。但现在收了商税之后,那些杂税全都取消了。相比之下,我们付的钱更少了……"
"而且县衙的人也不敢随便来勒索,如果被县老爷发现,是要挨打示众的。"
"自从收了这笔商税后,县政府也做了不少好事,比如请孤寡老人打扫街道,改建县城主要大街,夜间有捕快巡逻,修复学堂等等……这些都让我们觉得交这点钱,值。"
听茶铺老板絮叨了一番,朱元璋心里有了些明白。
见朱雄英吃完了包子,朱元璋用手帕给他擦了擦嘴,掏出铜板结账,和老板聊了几句,拉着朱雄英离开了茶铺。
朱雄英歪着头好奇地问:"爷爷,我们现在去哪儿啊?!"
"我们去看看县老爷断案。"朱元璋笑眯眯地回答。
茶馆就在上元县县衙对面,只隔着一条街道。
朱元璋走在铺满青石的大街上,心里充满疑惑。因为他注意到,上元县的所有街道和小巷都是用青石铺设的,而不是常见的青石板。这些青石宽度三寸、长度一尺,十分规则。石缝间还填上了石灰,使整个街道看起来格外平整。虽然不如青石板美观,但走起来特别平稳,就像走在皇宫大殿的木板上一样。他还发现,路边有排水沟渠,这在多雨的江南非常必要,否则梅雨季节就可能变成一片汪洋。
不过,建设这些排水系统的工作量也不小,街边还有工人在施工。看到这里,朱元璋微微点头,认为叶蕴尘确实把收来的税用于民利了。尽管这样,他还是看不懂叶蕴尘的做法,特别是他的行政手段,简直让老朱觉得颠覆传统。
不久后,朱元璋带着孙子来到了县衙门口。只见那里已经被人群围得水泄不通。年迈而体健的朱元璋抱着孙子挤进人群中,站到了前排。他看到两行衙役手握水火棍站在院子里站岗,还有两个衙役合力撑着一把大伞,给伞下一个身穿七品官服的年轻人遮挡阳光。这个年轻人就是叶蕴尘。
叶蕴尘已经穿上一身七品官服,容貌清秀,如果换上便服,绝对能让年轻女子们倾心。由于官服的缘故,他更显威严。这时,审判已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