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七月坐在那辆晃晃悠悠、驶向清平村的卡车车厢里,眼睛望向窗外不断后退的景色,大脑却在飞速运转,如同精密的仪器,有条不紊地制定着她在农村的生存与发展大计。
她深知,初到农村,一切都是陌生且充满挑战的。要想站稳脚跟,利用空间改变现状,必须先摸透这个村庄的脾性。清平村,光听名字,本应是安宁平和之地,可眼前所见的贫穷落后,却与这名字形成了鲜明反差。村里的农田大多贫瘠荒芜,农作物在缺乏养分的土地里艰难求生,长得稀稀拉拉、蔫头耷脑,村民们的日子想必也是捉襟见肘。
考虑到这些,林七月决定先从农业入手。空间里那些优质种子,可是她的秘密武器。她打算先挑选一小片试验田,悄悄种下经过未来科技改良的粮食种子。这些种子不仅具有超强的抗病虫害能力,能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茁壮成长,而且产量极高,一旦试种成功,那将是为全村带来希望的曙光。
为了不引人注意,她得选择一块相对偏僻、不易被村民频繁关注的土地。最好是靠近村子边缘,周边有些灌木丛或者小土丘遮挡视线的地方。在播种前,她要利用空间里的工具,先将土地细细翻整一遍,去除杂草和石块,让土壤变得松软肥沃,为种子创造最佳的生长环境。
不过,光有种子还不够,种植过程中的灌溉、施肥等环节也至关重要。村里的灌溉条件简陋,水源有限,她得想办法巧妙利用空间里的储水容器,在夜间或者村民们忙碌其他事务时,偷偷为试验田补充水分。施肥方面,空间中的一些特殊肥料,蕴含丰富的营养成分,能精准满足作物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但气味清淡,不易被察觉,只需少量施撒,就能让作物茁壮成长。
除了农业,改善村民的医疗条件也是当务之急。农村缺医少药,平日里村民们生了病,大多只能硬扛,或者用些土方子勉强应付。林七月准备先以“略懂医术”的形象示人,利用空间里的常用药品,为那些突发疾病、受伤的村民提供及时救治。像是头疼脑热、感冒发烧,只需几片特效退烧药、消炎药,就能缓解症状;有人不小心割伤、摔伤,用上止血止痛、促进伤口愈合的药膏,便能避免伤口感染恶化。
她打算把药品放在一个不起眼的旧箱子里,伪装成自己从城里带来的一点“家底”。平日里把箱子藏在住处的角落,用旧衣物遮盖,需要时再悄悄取出。而且,为了不让村民起疑,她不会一次性拿出太多药品,而是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谨慎用药。
在与村民相处方面,林七月也有了初步的思量。她深知,初来乍到,不能过于张扬,要低调谦逊,主动融入大家的生活。她计划每天早起,跟着村里的妇女们一起去河边洗衣、挑水,边干活边聊天,了解村里的家长里短、人际关系;农忙时节,主动下田帮忙,和男人们一起劳作,展现自己吃苦耐劳的一面,赢得他们的认可与信任。
对于村里的孩子们,林七月更是寄予厚望。这些孩子衣衫褴褛,眼神中满是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外面世界的好奇,却因贫困的条件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她打算利用闲暇时间,把孩子们召集到一起,在村里的空地上或者废弃的屋子里,开办一个简易的“识字班”,用自己从空间里拿出的纸笔、课本,教他们读书、写字、算数,为他们打开一扇通往知识殿堂的窗户。
然而,计划虽好,实施起来却困难重重。如何在众目睽睽之下,神不知鬼不觉地进出空间获取物资?万一试验田的作物生长异常,引起村民的怀疑,该如何解释?要是她频繁使用药品救人,会不会有人刨根问底,探寻她的药品来源?还有,她一个外来的知青,想要在村里站稳脚跟、推行自己的计划,会不会遭到某些守旧势力的排挤与阻挠?
这些问题如同一个个潜伏在暗处的礁石,随时可能让她的计划触礁搁浅。林七月皱起眉头,陷入了沉思。她望着车窗外越来越近的清平村,心中既充满期待,又有些忐忑不安。
卡车缓缓驶入村子,停在了村口的一片空地上。林七月深吸一口气,站起身来,拿起自己简单的行囊,随着其他知青一起下了车。此刻,她已站在了这片将承载她梦想与希望的土地上,未来等待她的究竟是什么?她能否顺利实施自己的计划,一步步改变清平村的面貌?一切,都还是未知数……但她眼中坚定的光芒从未熄灭,她已准备好用自己的智慧与勇气,迎接即将到来的一切挑战。
(活动时间:1月28日到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