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七月站在车外,望着远处被村民堵住的道路,眉头紧锁,满心忧虑。知青们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前方村子突发的状况,气氛凝重而压抑。
“你们听说了吗?”一个叫刘梅的知青,神色紧张地压低声音说道,“我刚听旁边村子路过的人讲,这次知青分配的矛盾可不止是农活重,还牵扯到住宿条件。有的村子把知青安排在又破又潮的仓库里,大冬天的,四面透风,根本没法住人。”
众人闻言,脸上纷纷露出惊愕与担忧的神色。林七月的心也猛地一沉,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清平村那破旧的土坯房,她暗自思忖:清平村的住宿条件又会是怎样的呢?会不会也如此恶劣?若是连个安稳的住处都没有,往后的日子可怎么过,还谈何实施自己的计划。
“这还不算完,”另一位知青张峰接着说道,声音里透着几分愤慨,“听说有的知青因为反映问题,还被村里的一些人排挤,分的粮食都是最差的,干的活儿却是最累的。这下乡本是响应号召,为农村做贡献,怎么反倒受这般委屈。”
林七月紧咬下唇,心中五味杂陈。她深知在这物资匮乏的年代,农村生活本就艰辛,若再遭遇不公待遇,知青们的处境将更加艰难。可她同时也明白,村民们也有自己的难处,清平村贫瘠的土地,有限的收成,或许让他们觉得知青的到来是一种负担。如何化解这些矛盾,赢得村民的信任与支持,是摆在她面前的一道难题。
“咱们不能坐以待毙,得提前想好对策。”林七月目光坚定地看着大家,试图驱散众人心中的阴霾,“到了清平村,要是遇到类似问题,咱们先心平气和地跟村里沟通,表明咱们的诚意和决心,让他们知道咱们是真心来帮忙的。”
“林七月说得对,”一直沉默寡言的知青赵刚微微点头,附和道,“我带了些木工工具,要是住处有问题,咱们可以自己动手修缮,改善条件。”
众人的情绪稍稍被鼓舞,纷纷出谋划策。有的说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帮村民干些农活,拉近关系;有的提议办个识字班,教孩子们读书识字,让村民看到知青的价值。林七月听着这些建议,心中满是欣慰,在这困境之中,大家齐心协力,总能寻得一线生机。
正当众人讨论得热火朝天时,司机师傅又带来了新的消息:“同学们,刚接到通知,上级已经了解情况,正在派人赶来协调,不过还需要些时间。大家再耐心等等,趁这会儿,休息休息。”
知青们无奈地回到车上,林七月却无心休息。她靠在车窗边,望着窗外的田野,思绪飘远。她想起在21世纪,人们住在宽敞明亮的房子里,享受着便捷的生活设施,稍有不满便可通过各种渠道反映解决。可如今,身处这七十年代的农村,一切都变得如此艰难。
“也不知道清平村的村民好不好相处……”林七月喃喃自语,心中满是忐忑。她深知,村民的态度将直接决定她未来计划的成败。若是村民们固执守旧,对知青充满敌意,那她即便有空间相助,想要改变村子的面貌也绝非易事。
突然,一阵嘈杂的声音传来,林七月循声望去,只见前方道路上,几个村干部模样的人正和村民们激烈地争论着什么。村民们的情绪依旧激动,手中的农具挥舞着,口中叫嚷不停。村干部们则满脸焦急,试图安抚众人。
“看来矛盾还挺深,咱们到了清平村,可得小心行事。”坐在旁边的苏然忧心忡忡地说道。
林七月微微点头,心中愈发沉重。这场冲突究竟何时才能平息?他们抵达清平村后,又将面临怎样的局面?村民们会接纳他们吗?诸多疑问如阴云般笼罩在她心头,挥之不去。而她手中紧握着的,唯有空间这个秘密武器,以及那份改变命运、改变清平村的坚定决心。只是,未来的路布满荆棘,她能否冲破重重阻碍,顺利开启在清平村的新生活,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活动时间:1月28日到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