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七月看着前来质问的邻村村民,心中明白,这一场风波远比想象中棘手。她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脸上挂着温和且坚定的笑容,迎上前去。
“乡亲们,先别着急,大家有什么问题,咱们慢慢说。”林七月说道,试图安抚众人激动的情绪。
一位面色黝黑的中年男子站了出来,他眉头紧皱,满脸的愤懑:“林知青,你们说搞什么科学发展,我们照做了,可庄稼咋还减产了呢?这到底咋回事?”
其他村民也纷纷附和,七嘴八舌地诉说着他们遇到的问题。林七月仔细倾听着,心中大致明白了缘由。邻村盲目照搬清平村的发展模式,却忽略了各村实际情况的差异。
待村民们的情绪稍缓,林七月耐心解释道:“乡亲们,科学发展确实能让日子越过越好,但每个村子的土地、气候、水源等条件都不一样,不能完全照搬我们的方法。就好比种庄稼,不同的土壤适合种不同的作物,施肥、灌溉的方式也得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村民们听了,脸上露出将信将疑的神色。有人嘀咕道:“真有这么复杂?我们咋觉着就是你们的方法有问题呢。”
林七月知道,光靠解释难以彻底打消他们的疑虑,必须拿出实际行动。“这样吧,乡亲们,我跟你们去村里看看,咱们一起找找问题出在哪儿,帮大家想想办法解决,行不?”
邻村村民们互相看了看,最终点头同意。林七月带着几位经验丰富的知青,跟着邻村村民来到了他们的村子。
一到村子,林七月便开始仔细观察农田的情况。她蹲下身子,抓起一把土壤,仔细查看土质,又观察了农作物的生长态势,询问了灌溉和施肥的具体情况。经过一番研究,她发现邻村的土壤偏酸性,而他们种植的作物却更适合碱性土壤,并且在施肥过程中,用量和时间也把握得不准确。
林七月站起身来,向村民们说道:“乡亲们,我找到问题了。你们看,咱们村的土壤和清平村不一样,这种酸性土壤要是种适合碱性土壤的作物,肯定长不好。而且施肥也有讲究,什么时候施、施多少都得根据作物的生长阶段来。”
村民们围在一旁,认真听着,似乎有些明白了。“那林知青,我们该咋办呢?”一位年轻的村民问道。
林七月思索片刻,说道:“当务之急,是调整种植的作物品种,选择适合酸性土壤的。同时,我们要重新规划施肥和灌溉的方案。”
说着,林七月和知青们立刻行动起来,帮助邻村村民制定新的种植计划。他们根据土壤检测结果,挑选出适宜的作物种子,并详细地向村民们讲解种植要点和注意事项。
在林七月和知青们的指导下,邻村村民们开始忙碌起来,按照新的方案重新播种、施肥。林七月和知青们在邻村一待就是好几天,每天都在田间地头指导村民们劳作,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不出差错。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邻村的农田里渐渐有了起色。新种植的作物开始茁壮成长,村民们的脸上也终于露出了笑容。
“林知青,多亏了你们啊,要不是你们,我们真不知道该咋办了。”邻村的一位老者感激地说道。
林七月笑着回应:“大叔,咱们都是邻村,互相帮助是应该的。以后遇到啥问题,随时来找我们。”
然而,解决了邻村的问题,林七月却并没有感到轻松。她意识到,周边村子对科学发展的理解和应用还存在很大的不足,若不加以引导,类似的问题可能还会再次出现。而且,随着清平村的发展,周边村子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这既带来了合作的机会,也可能引发更多的竞争和矛盾。
回到清平村后,林七月将自己的担忧告诉了支书和其他知青。大家围坐在一起,商讨应对之策。
“我们可以组织周边村子的交流活动,分享我们的经验,让大家一起学习,共同进步。”一位知青提议道。
“这个主意不错,但我们也要考虑到,有些村子可能会有竞争心理,不愿意真心合作。”另一位知青担忧地说。
林七月沉思片刻,说道:“不管怎样,我们还是要尝试一下。我们可以先从一些小的合作项目入手,比如举办农业技术交流讲座,分享一些种植、养殖的经验。通过这些活动,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
大家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于是,林七月和知青们开始着手准备农业技术交流讲座的相关事宜。然而,就在他们积极筹备的时候,县里突然传来了一个消息,说是要对周边几个村子进行一次全面的发展评估,评估结果将直接影响到未来的资源分配和政策支持。
这个消息让林七月心中一紧,她深知,这次评估对于清平村来说,既是一个展示成果、争取更多支持的机会,也是一个可能面临更多挑战的考验。周边村子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又会有怎样的举动?清平村能否在评估中脱颖而出,获得更多发展资源?而在这个过程中,又会出现哪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阻碍?林七月望着窗外,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
(活动时间:1月28日到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