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兴农初见成效,农田生产和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之时,林七月的目光并未局限于此。她深知,要让清平村实现可持续的繁荣,产业多元化迫在眉睫。而一次偶然的契机,让她将目光投向了乡村旅游——这个潜力巨大的新兴产业。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清平村来了几位背包客。他们被清平村未经雕琢的自然风光所吸引,在村里四处游览,对那些充满古朴韵味的老房子和独特的民俗文化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这几位游客的到来,让林七月敏锐地捕捉到了其中蕴含的商机。她意识到,清平村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俗文化,正是发展乡村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
于是,在一个静谧的夜晚,林七月召集了村支书和几位有想法的村民代表,围坐在村委会温暖的灯光下,开启了一场关于乡村旅游的探讨。
林七月率先打破沉默,眼中闪烁着兴奋与期待的光芒:“大家有没有发现,最近来咱们村游玩的外地人越来越多了。咱清平村山清水秀,还有这么多老祖宗传下来的民俗文化,要是发展乡村旅游,说不定能给村里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村支书微微点头,思索着说道:“七月,你说的这个事儿,我也琢磨过。可咱从来没搞过旅游,这能行吗?”
一位年轻的村民代表紧接着说道:“是啊,旅游这事儿听起来新鲜,但咱都不知道从哪儿下手啊。”
面对大家的疑虑,林七月早有准备。她拿出一本厚厚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她这段时间的思考和规划。“大家看,咱们先从整理村子的特色景点开始。像村头那棵百年老槐树,承载了咱们村好几代人的记忆,就是一个很好的景点。还有村后的那片竹林,景色宜人,也可以开发一下。”
林七月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比划着,试图让大家更直观地感受到她的设想。“另外,咱们的民俗文化,像传统的剪纸、刺绣,还有每年的庙会,这些都是吸引游客的亮点。咱们可以把这些文化元素融入到旅游项目中,让游客不仅能欣赏自然风光,还能体验到咱们独特的民俗风情。”
村民们听着林七月的讲述,脸上的疑惑逐渐被好奇和期待所取代。一位擅长剪纸的大婶说道:“七月,要是发展旅游,能把咱这剪纸手艺展示出去,让更多人知道,那可真是太好了。”
林七月笑着回应:“大婶,您说得太对了!咱们不仅要展示,还可以教游客自己动手剪,这样他们的体验感就更强了。”
然而,要发展乡村旅游,绝非易事。首先要做的,就是对村子的特色景点进行梳理和打造。林七月带领着一群热心的村民,拿着工具,来到了村头的老槐树旁。老槐树的周围杂草丛生,树枝也有些杂乱。大家齐心协力,清理杂草,修剪树枝,还在树下摆放了一些古朴的石凳和石桌。经过一番努力,老槐树焕然一新,成为了一个充满韵味的休闲景点。
接着,他们又来到村后的竹林。林七月提议在竹林中修建一条蜿蜒的小径,让游客可以漫步其中,感受竹林的清幽。村民们纷纷响应,大家搬来石块,一步一步铺设着小径。在这个过程中,虽然辛苦,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对未来的憧憬。
与此同时,挖掘民俗文化的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村里的老人们纷纷拿出自己压箱底的手艺,与年轻一代分享。年轻人们则用现代的方式对这些民俗文化进行记录和整理。他们收集了许多古老的传说和故事,准备在游客游览时进行讲述,为景点增添文化底蕴。
在整理民俗文化的过程中,也发生了一些有趣的小插曲。有一次,一位年轻村民在记录一位老奶奶讲述的传统故事时,因为方言的差异,有些地方理解得不太准确。老奶奶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讲解,还亲自示范故事中的一些动作和场景,让年轻村民能够准确地记录下来。这种老少之间的传承与互动,让整个挖掘民俗文化的过程充满了温暖和活力。
随着特色景点的逐渐整理和民俗文化的深入挖掘,清平村发展乡村旅游的雏形渐渐浮现。但林七月心里清楚,这只是迈出了第一步,未来还有许多挑战等待着他们。资金从哪里来?如何进行宣传推广?这些问题都沉甸甸地压在她的心头。
然而,看着村民们为了村子的发展齐心协力、充满干劲的样子,林七月又充满了信心。她知道,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而清平村的产业多元化之路,也将在这乡村旅游的萌芽中,缓缓开启新的篇章。
(活动时间:1月28日到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