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突然间得了何雨柱送来的饭盒,惊的她一晚上都没睡着觉,今天上午,中院的一大爷的婆娘一大妈更是送来了五块钱,让她别声张,说这是一大爷易中海帮衬生活困难的邻里的,还让她缺粮什么的可以找李军,说是李军能帮忙。
陈婶子本来是不敢要这五块钱的,但是家里实在是困难,两个女娃也到了上初中的年纪,花费也大了起来。
家里婆婆的年纪越发老了,身体也总是闹病。
光靠她打零工的那点收入,实在是支撑不住了,都到了想着是不是让大女儿休学提前打零工来贴补家里的地步了。
所以,她就收了那五块钱,中午又思来想去的大半天,这才鼓着勇气过来问李军,想问问是不是真能拿到便宜的粮食。
她都不敢想什么细粮,只要是能填饱肚子的粮食就成,地瓜干就行。
李军不晓得陈婶子的要求这么低,只听得陈婶子的话,就惊叹易中海为了能拢住何雨柱,确实是下了极大的心思,这动作快速的,钱直接让一大妈送了过去。
于是,李军回答道:“我是采购员么,总归是有一般人遇不到的渠道的。”
顿了顿,怕人钻空子,李军补充说道:“不过我得先知道婶子家里有多少的粮食缺口,这才好知道要准备给您多少粮食。”
陈婶子不疑有它,说道:“我家都是城市户口,两个妮子也是,我跟我婆婆,每月二十三斤,两个妮子,是每月十斤,总共是每月六十六斤,其中二十二斤是细粮,四十四斤是粗粮。”
李军挑了挑眉,这个数有点低,不过一想到陈家没有壮劳力,老的老,小的小,陈婶子又没有工作,这个定额倒也是正常。
“那您是要粗粮还是细粮?您家四口人,老太太每个月二十三斤,我估摸着应该够吃,您的话,看您这瘦的,得有十斤的差额吧,两个妹妹,也在长身体,猜着胃口肯定小不了,一个人也得十五六斤的差额,这样您一家差不多得有四十斤的差额吧?”
李军大致上算了算,觉着陈家的粮食差额,差不多就是这些了,易中海给的五块钱,按照鸽子市的玉米面价格计算的话,也就能买四十斤玉米面了。
这老狐狸,还真一点都没多给,算的死死的。
以后谁要是再说阎阜贵打算盘第一,李军铁定要呼个大逼斗过去。
陈家婶子听的一愣一愣的,自己家有这么缺粮么?
她赶紧摇摇头,说道:“没那么多,没那么多,二十二斤的细粮,我每月拿出十二斤出来换粗粮,也就是一个月差个二十斤不到的样子。”
说到这里,陈家婶子怕自己说的不够明白,又解释了一句:“就是粗粮不太顶饿,妮子吃的多了些。”
李军忍不住翻了个白眼。
粗粮顶饱,但是不顶饿。
他算的时候,是把细粮考虑进去的。
摇摇头。
说道:“婶子,听我的,以后这细粮就不要换粗粮票了,多花钱不说,关键两个妹妹长身体,不吃点好的,以后落下点病根,那可是后悔一辈子的事情。”
看陈婶子不怎么认同李军的话,显然是觉着细粮太花钱了。
李军就说道:“我呢,每月给您四十斤玉米面,按每斤八分钱算吧,这样,您给个三块钱就行,不过有个条件,那就是您不能再拿细粮换粗粮了,您就算是自个不吃,也得给老太太和两个妹妹考虑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