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笙箫默火了。
而且是在网络平台和电视平台一起大火。
即便导演圈已经把陈星视为了眼中钉肉中刺。
但依然挡不住陈星被各大视频平台、电视台,以及各家经纪公司追捧。
当陈星放出《伪装者》要进行选角的时候,几乎和电视剧有关的公司都出动了。
尤其是听说这次还有张离和张建进行联合执导,甚至电视剧还在央台进行了背书,就连很多一线明星的经纪公司都坐不住了。
在影视圈有一个奇怪的现象。
例如《伪装者》这种正剧通常都是各大电视台甚至是央视直接出资拍摄。
甚至有些干脆就是国家直接下达的任务。
为了政策需要,每家电视台每年都要播出一部正剧,甚至要播出一部抗日剧。
这也是为什么会诞生那么多抗日神剧的原因。
一个是有下沉市场的观众需求。
另一个是国家政策导向。
所以这种题材的片子即便不是各大电视台直接投资出品,一般也是有关系的制片公司去接,再找自己熟悉的导演去拍。
说白了,已经形成了一条利益链。
没有背景的导演根本不敢拍,也不可能拍这种剧。
毕竟这种剧能爆火的可能性太低了,都是吃低保过日子。
你没关系没背景,还想吃低保?
但也正因如此,这种剧的投资一般都不高,要求还特别高。
最后就导致演员不是老戏骨,就是演技派,很少见到爆火的流量明星。
即便流量明星愿意降低片酬甚至不要片酬,有些追求品质的导演也是不敢用的。
毕竟小鲜肉的演技不过关,成片通过不了电视台的审核,一切就都完了。
但陈星不一样。
别人不知道一部剧拍出来能不能火,陈星知道啊!
那些已经在前世经过验证的剧,就算这一世不能像前世一样火,也不至于扑街。
最关键的是,陈星需要在影视圈有一块立足之地。
如果只是小打小闹当一个网剧导演,陈星可以一辈子不用混圈子。
但如果有逐梦演艺圈的想法,圈子就成了必不可少的东西。
小时候陈星对所谓的圈子嗤之以鼻,总觉得有实力在哪都牛批。
但事实是,无论国内国外都是有圈子的,也就是所谓的利益共同体。
挡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越往上走,圈子就越小,突然崛起的圈外人被扼杀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娱乐圈、演艺圈,从名字上就带圈字,连装都不装。
当年郑小龙、冯裤子等人成立京圈,后来又有沪圈,还有从山影脱离出来的正午阳光。
大圈子里又有小圈子,派系林立。
现在陈星不过才拍了一部电视剧,这些人就跳出来黑他。
甚至还买水军,诋毁他的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