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事,只是听父亲提起过。”董瑾轻描淡写地回答,不想过多解释。
华雄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少主若无其他吩咐,末将先行告退。”
送走华雄后,董瑾躺在床上,却难以入眠。脑海中不断浮现出父亲提到母亲时那复杂的神情。在这个乱世中,即使是董卓这样的铁血将领,也有着不为人知的柔情一面。这让董瑾对自己的处境有了新的认识——他不仅是董卓的幼子,还承载着父亲对母亲的情感寄托。
这份认知,既是压力,也是机遇。
清晨的阳光透过帐篷的缝隙洒进来,董瑾早已醒来。昨夜思虑许久,他对未来有了更清晰的规划。
帐外传来嘈杂声,大军正在准备启程。董瑾穿好衣服,走出帐篷。营地一片忙碌,士兵们收拾行装,牵马备车,准备继续向长安进发。
“少主。”李儒不知何时已站在董瑾身后,面带微笑,“昨日与将军谈得可还顺利?”
董瑾转身看向这位谋士,不动声色地回答:“多谢先生关心,父亲只是叮嘱了些事情。”
李儒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探究,“长安之行,牵动天下。少主年纪虽小,却有不凡见识,将军对少主寄予厚望,我等也当竭力相助。”
董瑾明白李儒话中有话,这位谋士精明异常,必定察觉到了自己与父亲之间的变化。他谨慎回应:“先生言重了,我不过是随军学习,还望先生多多指点。”
李儒意味深长地一笑,没有多言,转而道:“今日行程约四十里,中途会经过一处小镇休整。那里民风淳朴,却因连年战乱,百姓生活艰难。”
董瑾敏锐地捕捉到李儒话中的暗示。这位谋士是在试探他的反应,或许也是在为他创造展示能力的机会。
“百姓艰难,确实令人忧心。若有机会,我愿尽绵薄之力。”董瑾谨慎地回应。
李儒满意地点头,“少主仁心可嘉。对了,今日我侄女也会随行,她一直对少主颇为敬仰,希望能有机会请教。”
董瑾心中一动,知道李儒所说的侄女必是李嫣。这位谋士显然在为两人创造接触的机会,其中用意不言而喻。
“能与李小姐交流,是我的荣幸。”董瑾得体地回应。
李儒满意地点头离去,董瑾则站在原地,望向远处。大军浩浩荡荡,旌旗猎猎,向着长安的方向延伸。那里是天下的中心,是权力的核心,也是无数势力角逐的舞台。
而他,一个穿越而来的灵魂,正带着现代知识和神秘能力,走向那个决定汉朝命运的关键时刻。
“少主,马已备好。”一个亲兵前来报告。
董瑾点头,跨上马匹。今天,他决定不再躲在辎重车中,而是要骑马随军,亲身体验这支大军的气势,也让更多人看到自己的存在。
大军开拔,董瑾策马跟上,不远处,他看到了自己的兄长董璜。对方似乎也注意到了他,微微点头示意。这个举动虽小,却表明兄长的态度确实有所缓和。
行进中,董瑾注意到了一辆装饰精致的马车,想必是李嫣所乘。他不急于接触,而是耐心等待合适的时机。现在的他,需要每一个潜在的盟友,而李嫣,无疑是最重要的一个。
路上,董瑾不时与士兵攀谈,了解军中状况。这些普通士兵对这个平易近人的小将军颇为敬重,尤其是在听说他在军中分发奇特美食的事迹后。
“少主,听说您有一种神奇的食物,吃了浑身有力,是真的吗?”一个年轻士兵大着胆子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