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人才(1 / 2)

正说着,朱元璋话锋一转,提起另一件事。

“伯殷,咱信得过你。”

“允炆主持修订的《大明律》,咱瞧过了。”

“改得不错,到底允炆还是太年轻啊。”

“他身边尽是些读书人,咱就怕日后他被这些人迷惑了心智。”

梅殷听闻,心里顿时涌起一股不安。

但话已至此,他思索片刻后说道:

“皇太孙虽年轻,却心怀仁义。”

“如今天下太平,治理地方正需要这些文官。”

“陛下若不放心,不妨挑选忠诚正直之人,辅佐皇太孙。”

听他这么讲,朱元璋神色间闪过一丝忧愁。

“咱还记得洪武十五年,东阁大学士吴沉举荐了方孝孺。”

“当时,咱就对这人印象深刻,本打算把他留给标儿用。”

“洪武二十五年,又有人举荐,咱给拦下了。”

“如今,也该启用他了。”

由此可见,朱元璋早就开始为继承人布局了。

他把有才能的人先压制下来,就是为了让继任者启用,施予恩义,好让这些人才感恩戴德。

梅殷对方孝孺也称赞不已:“方孝孺品行端正,是个谦谦君子。”

“有他辅佐皇太孙,必定不会出岔子。”

朱元璋略作思忖,接着说:“伯殷,往后你就在金陵负责练兵吧。”

梅殷一听,脸上闪过一丝黯然,不过还是恭敬地领命:“臣遵陛下旨意。”

他心里明白,朱元璋今日这番话,分明是在为后事做安排。

一方面把之前培养的人才调入京城,另一方面让自己练兵,显然是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变故。

原因再简单不过,各地藩王,也就是朱允炆的叔叔们,没一个是好对付的。

朱元璋虽没明说,但已做好防备。

平心而论,朱元璋在历代帝王中算是重情重义的,对自己的儿子们多有维护。

犯错时严厉斥责,却也盼着他们能改过自新。

可如今他身体大不如前,新君即位后,大明会走向何方,他心里没底,只能提前做好后手准备。

与此同时,朱允炆在房间里唉声叹气,来回踱步。

一旁的太常寺卿、东宫伴读黄子澄,眉头紧皱,若有所思。

过了一会儿,黄子澄轻声说道:“殿下,陛下让荣国公在金陵练兵,看来是为防日后有不测。”

“殿下主持修订《大明律》,如今在朝野已有不小的反响。”

最新小说: 西汉名将赵充国传奇 靠震惊体与大佬一起修炼后 白衣如初,青衫如故 被逼出皇宫后,女帝哭着求原谅 忽悠王的军事人生 满朝奸臣,朕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四合院:八级钳工,我人生赢家 闲云三绝录 影视:我七旬教授,竟让宋倩怀孕 北朝三世之我是崔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