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殿内,夜已深沉,却依旧灯火通明。
金碧辉煌的宫殿里,一个身穿黄色龙袍的中年男子,正襟危坐在御座之上,借着灯光,奋笔疾书地批阅着如山的奏章。
他面容憔悴,眼窝深陷,两鬓也隐隐泛白,尽显疲惫之色。
他,便是如今大明朝的皇帝——崇祯。
看着崇祯这副疲惫不堪的模样,站在一旁的贴身太监王承恩,心中一阵酸楚。
他小心翼翼地端上一杯热茶,轻声劝道:“皇爷,夜深了,龙体要紧啊!这些奏章,明日再批阅也不迟,您还是早些歇息吧。”
崇祯接过茶杯,轻轻抿了一口,一股苦涩的味道在口中蔓延开来,也仿佛是他此刻心境的真实写照。
他放下茶杯,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声音低沉而沙哑:“唉,朕也想休息啊!可是,明日还有一大堆奏章等着朕,朕又岂能拖到明日?”
他顿了顿,脸上愁容更甚,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和焦虑:“自从那少林寺也加入了李自成那厮的阵营,闯贼的攻势就愈发迅猛了。现在河南又有几座城池被他们攻破,百姓流离失所,朕的心啊,就像被放在火上烤一样!”
王承恩听着,心里也跟着揪了起来
崇祯皇帝继续说道:“锦州那边的守军,已经传来消息,说军中的米粮不多了,最多还能支撑一个月。可朕……朕现在拿什么去给他们买米粮啊!国库空虚,百官哭穷,朕恨不得把自己的龙袍都当了换银子!要是边军没饭吃,无心恋战,恐怕这大明的边关,就要彻底沦陷了!”
说到这里,崇祯皇帝的眼中,充满了焦虑和无奈,他感觉自己就像一个走在钢丝上的人,稍有不慎,就会跌入万丈深渊,万劫不复。
他揉了揉胀痛的太阳穴,声音低沉地说道:“朕现在是焦虑得紧,压根就睡不着啊!这大明江山,就像一个风雨飘摇的破船,朕不知道还能撑多久……”
他抬起头,看着殿外漆黑的夜空,仿佛要透过这无尽的黑暗,看到大明未来的希望。
可是,除了无尽的黑暗,他什么也看不到。
“朕登基已经十四年了……”崇祯皇帝的声音带着一丝空洞,仿佛在自言自语,又仿佛在向谁倾诉。
他缓缓放下手中的奏章,抬起头,眼神迷茫地看着大殿的顶部,那里雕刻着栩栩如生的金龙,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
“十四年啊……”崇祯皇帝喃喃自语,语气中充满了疲惫和无奈,“朕自登基以来,夙兴夜寐,不敢有丝毫懈怠。每天批阅奏章到深夜,朕一天就睡一两个时辰,朕力图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朕自问,朕对得起列祖列宗,对得起这天下百姓!”
“可是,这大明朝的局势,却不见丝毫好转,反而每况愈下!天灾人祸,接踵而至,内有流寇作乱,外有建奴虎视眈眈,朕已经焦头烂额,心力交瘁!”
说到这里,崇祯皇帝的眼中,充满了绝望和迷茫,他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溺水的人,拼命挣扎,却始终无法抓住任何救命稻草。
“难道……难道这大明朝真的已经到了末期,再也回天乏力了吗?难道大明也逃不过王朝三百年的诅咒,要亡国了吗?朕……朕难道真的要成为一个亡国之君吗?”
王承恩听到这话,吓得魂飞魄散,连忙跪倒在地,砰砰砰地磕着头。
“皇爷!万万不可如此说啊!大明乃是天命所归,岂会轻易亡国?陛下乃是圣明之君,励精图治,定能带领大明走出困境,重现辉煌!陛下切莫自暴自弃,动摇军心民心啊!”
他抬起头,泪眼婆娑地看着崇祯皇帝,苦苦哀求道:“皇爷!奴婢知道您这些年受了很多苦,承受了太多的压力。但是,您是大明的皇帝,是天下百姓的希望,您不能倒下啊!只要您振作起来,带领我们一起努力,大明就一定能够渡过难关的!”
王承恩的额头磕得通红,鲜血都渗了出来,但他却丝毫不敢停歇,只是一个劲地磕头,希望能够唤醒崇祯皇帝的斗志。
就在这时,一阵突兀的呵斥声,打破了奉天殿内的沉寂。
“什么人?胆敢擅闯皇宫!”
紧接着,便是砰砰几声闷响,伴随着十几个侍卫的惨叫声。
几个身穿盔甲的大内侍卫,如同断线的风筝一般,倒飞了进来,重重地摔在了奉天殿那冰冷的地板上,抽搐了几下,便没了声息,鲜血瞬间染红了金砖。
崇祯皇帝和王承恩两人,顿时脸色大变,惊骇地站起身来。
什么人这么大胆,竟然敢在皇宫内行凶杀人?
而且还是在守卫森严的奉天殿外?
难道是有人要造反了吗?
崇祯皇帝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他死死地盯着殿外,浑身颤抖,这皇宫,可是大明朝最安全的地方,现在竟然有人能够如此轻易地突破重重防线,杀到奉天殿来,这简直是匪夷所思!
王承恩也吓得面如土色,他连忙挡在崇祯皇帝的身前,声色俱厉地对着殿外喝道:“护驾!护驾!快来人啊!有刺客!”
然而,他的声音,却显得如此的微弱和无力,在这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的凄凉。
就在这时,一个瘦小的身影,缓缓地从殿外走了进来,脚步轻盈,却又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压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