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澜在内心的挣扎与痛苦中,做出了一个决定——去乡下支教。
她觉得远离城市的喧嚣,投身到乡村教育事业中,或许能让自己疲惫不堪的心灵得到治愈。
她向杨旭和公司的同事们说出了这个想法,杨旭极力劝阻,眼中满是担忧与不舍:“澜姐,你真的要走吗?
在这里,我们一起面对,一定能度过这个难关,你没必要用这种方式折磨自己。”
杨澜轻轻摇头,目光中带着一丝决绝:“旭,我心意已决。
我需要换个环境,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星耀有你,我相信会越来越好的。”
杨旭无奈地看着她,知道此刻的杨澜心意坚定,无法改变。
收拾好简单的行李,杨澜踏上了前往乡下的路。
她来到了一个偏远的小山村,这里青山环绕,绿水潺潺,但教育资源却极度匮乏。
学校是几间破旧的瓦房,孩子们穿着朴素,眼中却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
杨澜被分配到教孩子们语文和美术。
第一堂课,她看着那一张张纯真质朴的脸庞,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她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解课文,带着孩子们在黑板上描绘心中的梦想。
孩子们学得津津有味,课堂上充满了欢声笑语。
课余时间,杨澜会和孩子们一起在操场玩耍,听他们讲述山里的故事。
她看到有的孩子家庭贫困,连文具都买不起,便用自己的积蓄为他们购买学习用品。
日子一天天过去,杨澜渐渐融入了这个小山村。
她教孩子们朗诵古诗,看着他们摇头晃脑的可爱模样,自己也不禁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在一次美术课上,孩子们以“我的梦想”为题作画。一个小男孩画了一所漂亮的学校,旁边站着杨澜老师,他说希望杨老师能一直留在山里,教他们读书写字。
那一刻,杨澜的眼眶湿润了。
杨澜便想到了以最朴素的通信方式给杨旭写信,
【她在信中写道:旭,我很好,不用挂念我,也不用给我打电话,我们就这样以写信的方式来告慰彼此吧,旭,你知道嘛?
这里的生活让我如释重负,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如丝如缕地穿透斑驳的窗棂,温柔地洒落在简陋的课桌上时,乡村支教的一天便拉开了帷幕。
我作为一名支教老师,已然深深沉醉于这片土地所独有的质朴与温暖之中。
踏入教室,那一张张纯真无邪的脸庞,满是对知识的渴望与憧憬,恰似春日里破土而出的幼苗,向着阳光奋力生长。
他们身着虽朴素却整洁的衣衫,带着乡下孩子特有的腼腆与羞涩,却又在眼神中透露出一股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勇敢。
每一声清脆的“老师好”,都仿佛是世间最动人的音符,直击我内心最柔软的角落。
课堂上,尽管教学设施远比不上城市的学校,一块略显斑驳的黑板,几支用得短到快捏不住的粉笔,却丝毫阻挡不了知识的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