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立春步入临时办公室,高育良正埋首于一堆图纸和文件之中。
他抬头看到赵立春,连忙起身。
“市长。”
赵立春直接走到桌前,目光扫过那些规划图。
“育良同志,京州经济开发区的进展怎么样?”
他紧接着问。
“还有大风厂那边,建设的进度如何?”
赵立春手指轻轻敲了敲桌面,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强调。
“这两块,必须稳步推进,而且要同步进行。”
“开发区是大动脉,大风厂是重要器官,两者要相互促进,形成一个健康的循环,缺一不可。”
高育良立刻汇报。
“市长放心,一切都在按照原定计划有序进行,进展比较顺利。”
他顿了顿,指了指旁边一份文件。
“只是,您从千顶之城带回来的那批八千吨钢材,是个不小的数目。”
“这批物资怎么分配下去,需要仔细斟酌。”
高育良的表情略显严肃。
“如果还是按照过去那种搞大锅饭、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恐怕会滋生不少矛盾,甚至引起不必要的纷争。”
“人心难平,尤其是在资源分配上。”
赵立春听完,脸上却露出一丝笑意,他摆了摆手。
“育良同志,你的顾虑我明白。”
“但现在是什么时候?是改革的关键时期。”
“过去那种僵化的集体平均分配方式,早就该被淘汰了。”
他的目光锐利起来。
“如果连这点都不能创新,企业哪里来的积极性?我们还谈什么搞活经济?”
赵立春身体微微前倾,声音带着一种掌控全局的自信。
“那八千吨钢材,我打算暂时放手不管。”
高育良闻言,露出一丝疑惑。
赵立春笑着解释。
“当然,不是真的完全不管。”
“而是要换一种管法。”
“就按照我们之前和各个意向企业签订的初步合同来。”
“需要多少钢材,让他们根据合同约定和实际工程进度,自己上来报计划。”
高育良眼神一亮,瞬间明白了赵立春的深意。
这看似“不管”,实则是更高明的管理。
把选择权和申报权下放给企业。
让他们在合同框架内,根据自身需求申请。
企业之间自然会形成一种互相监督。
谁虚报了,谁冒领了,同行之间看得最清楚。
这样一来,既能最大程度地保证钢材用到实处,避免了过去平均分配造成的浪费和积压。
更能有效杜绝因分配不均而产生的矛盾和纠纷。
“市长英明。”高育良由衷地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