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走出将星堂的龙脊长廊。
皇家海军军官学校的雄壮场景,渐渐在两人面前展开。
福州的帝国皇家海军军官学校发源于大清帝国时期由民族英雄左宗棠创建的福州船政学堂,是帝国海军军官的摇篮。
无论是大青帝国直隶总督李红章创建的北洋舰队,还是李红章第三子李汉唐创建的南洋舰队,其主要的海军军官基本都来自于福州船政学堂。
1895年,北洋集团推翻大清王朝的统治建立起大唐帝国之后,帝国皇帝李汉唐将福州船政学堂更名为帝国皇家海军军官学校,成为大唐帝国培养海军指挥人才的专业学院。
帝国皇家海军军官学校坐落于闽江入海口处沿大陆一侧三四十里外的鼓山南麓。
依山面海。
如巨龙盘踞于山海交汇的咽喉要地。
主校门由九根三十米高的花岗岩巨柱撑起。
柱身浮雕着翻涌的浪涛与蛟龙出海的图腾。
顶端悬着鎏金雕琢的蟠龙校徽,在晨光中折射出威严的金辉。
穿过百米长的汉白玉拱桥,正中央的玄武岩方尖碑直刺云霄。
碑身铭刻着当今陛下李汉唐海权即国运的御笔朱批。
以青铜铸造的九鼎环绕碑基,鼎中长燃的鲸油火把昼夜不熄。
主体建筑群沿中轴线次第铺展,融合了飞檐斗拱的东方神韵与巴洛克式穹顶的雄浑气魄。
校园北侧的山坡上,十二座花岗岩砌就的炮台遗址被改造为露天讲堂。
锈迹斑驳的克虏伯前装巨炮与簇新的420毫米行省级战列舰主炮模型形成时空交错的奇观。
东南方的深水湾内,三座铁甲浮坞如同蛰伏的巨兽。
桅杆林立的训练舰队间,不时有蒸汽轮机喷发的白雾与帝国皇家海军的织金腾龙旗帜鼓荡的猎猎声交响。
校园最高处的观海阁更是巧夺天工。
八角攒尖顶的阁楼与三十丈高的灯塔浑然一体。
顶层水晶窗可远眺台湾海峡的惊涛骇浪。
阁内青铜浑天仪与六分仪阵列在星图穹顶之下,日夜校准着帝国海疆的经纬。
整个校园被松柏、古榕与南洋杉织就的绿幕环绕。
林间散落着历代沉船打捞的青铜炮、铁锚与罗盘雕塑。
最远可以追溯到唐宋时代。
诉说着种花家的海权昌运。
花岗岩步道两侧竖立着三十六方海战纪念碑。
碑文在咸涩的海风中诉说着帝国海权的沧桑。
每当涨潮时分,浪涛撞击防波堤的轰鸣与校园钟楼的《海疆晨曲》钟声交织,恰似大唐帝国这个新生海上强权的雄浑心跳。
李兴中来到学校大礼堂内时。
礼堂内部已经人声鼎沸。
一千名朝气蓬勃、神情兴奋的皇家海军学员,身着雪白的崭新笔挺的帝国皇家海军军官礼服,济济一堂。
这是他们的毕业礼。
这些学员礼服的肩膀上都张贴着空白的藏青色的肩章,标志着他们海军军官学校学员准尉的身份。
今天学校将为他们换上全新的一杠一星少尉军官肩章。
标志着他们从学员到大唐帝国皇家海军军官的转变。
在学校的最中心是今天皇家海军军官学校的主角们所在的大礼堂。
大唐帝国皇家海军军官学校大礼堂,占地高达三千多平方米,外形如同大唐帝国独立建造的第一艘行省级战列舰帝都号,镇守于东海之滨。
穹顶由三千六百块铆接钢梁与五彩琉璃拼接成战舰龙骨式穹窿。
每一道弧形肋梁都暗合《太白阴经》海防篇的几何算法。
正午时分,青铜浇筑的镇海兽首自穹顶探出。
衔着直径九米的浑天海战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