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平王东迁:被迫的“搬家”之旅
话说西周就这么被周幽王的一顿神操作给玩没了,犬戎在镐京那叫一个烧杀抢掠,把好好的都城搞得乌烟瘴气,就像一场疯狂的派对过后,留下的是一片狼藉。周幽王被杀后,他的儿子姬宜臼在大臣们的拥护下即位,这就是周平王。
周平王看着千疮百孔的镐京,心里那叫一个愁啊。这地方被犬戎祸害成这样,到处破破烂烂,老百姓也人心惶惶,而且犬戎就像一群饿狼,时不时还在周边晃悠,指不定啥时候又来咬一口。周平王想来想去,觉得这镐京是待不下去了,得换个地方重新开始,就像房子被水淹了,只能另找个干爽的地儿安家。
可这搬家也不是件容易事儿啊,往哪儿搬呢?大臣们就开始叽叽喳喳地讨论起来。有人说往南,那儿气候好,土地肥沃;有人说往东,东边经济发达,人口众多。最后,大家觉得洛邑这地儿不错,地势平坦,交通方便,四周还有山川作为屏障,易守难攻。周平王一听,行,就洛邑了!
这搬家的消息一传开,老百姓们可就忙乎起来了。有钱的雇马车,没钱的就自己挑着担子,拖家带口地跟着周平王往东走。那场面,就像一场大规模的“动物迁徙”,老的小的,男的女的,一群人浩浩荡荡地朝着洛邑进发。一路上,大家是又累又担心,累是因为大包小包的东西得自己扛,担心是怕犬戎追上来再给他们来一下子。
好不容易到了洛邑,周平王松了一口气,心说这下总算安全了。可到了新地方,才发现问题不少。这洛邑虽说看着还行,但和以前的镐京比起来,那还是差了一大截。宫殿得重新盖,城墙得重新修,啥都得从头来。而且,周平王心里也清楚,这搬家之后,周天子的威望那是一落千丈啊。以前在镐京的时候,诸侯们对周天子那是毕恭毕敬,现在到了这人生地不熟的洛邑,谁知道那些诸侯还会不会把他当回事儿呢。
二、郑庄公登场:小身板有大志向
就在周平王忙着在洛邑重建家园的时候,有个诸侯国开始崭露头角了,这就是郑国。郑国的国君是郑庄公,这郑庄公别看年纪轻轻,那可是个狠角色,心里藏着不少小九九。
郑庄公他爹郑武公在世的时候,娶了个老婆叫武姜。这武姜生郑庄公的时候那叫一个费劲,疼得死去活来的,所以她从心里就不喜欢郑庄公,反而对小儿子共叔段那是宠爱有加,恨不得把天上的星星都摘下来给小儿子。
郑武公去世后,郑庄公顺理成章地继承了国君之位。武姜一看大儿子当了国君,心里就不乐意了,她找到郑庄公,说:“你看你弟弟共叔段也老大不小了,你怎么也得给他一块好地方让他生活吧。”郑庄公心里虽然不爽,但嘴上还是答应了:“行啊,娘,您说咋办就咋办。”武姜一听,乐了,说:“那把制邑给你弟弟吧。”郑庄公一听制邑,眉头一皱,心说这制邑地势险要,是个战略要地,怎么能给弟弟呢。于是他说:“制邑那地方不好,容易出事儿,娘您换个地儿吧。”武姜想了想,说:“那就京城吧。”郑庄公心里虽然舍不得,但也没办法,只好答应了。
这共叔段到了京城,就像一只放飞的小鸟,开始肆意妄为起来。他在京城招兵买马,修筑城墙,那城墙修得比郑国国都的城墙还高,这明摆着就是想造反嘛。大臣们一看,着急了,纷纷跑去告诉郑庄公:“主公啊,您弟弟这是要搞事情啊,您得赶紧想办法啊!”郑庄公却不紧不慢地说:“别急别急,他这是自己作死,咱们就等着瞧吧。”
共叔段一看郑庄公没啥反应,还以为他好欺负,胆子就更大了。他和武姜商量着,准备里应外合,攻打郑国国都,把郑庄公赶下台。可他不知道,郑庄公早就派人盯着他们呢。等共叔段和武姜约定好起兵的日子,郑庄公大手一挥,说:“时机到了,给我打!”郑国的军队就像一群猛虎,一下子就把共叔段的叛军打得落花流水。共叔段一看大势已去,只好自杀了。郑庄公顺利地解决了这个心头大患,还把武姜囚禁了起来,并且发誓:“不到黄泉,不再相见!”
三、郑庄与周王的“过招”
解决了家里的事儿,郑庄公开始把目光投向了周天子。这时候的周平王,看着郑庄公在郑国搞得风生水起,心里有点忌惮,就想削弱郑庄公的权力。他打算把郑庄公在周朝朝廷里的职位分给别人一些。郑庄公知道后,心里那叫一个不爽,心说:“我在郑国辛辛苦苦,为周朝也没少出力,你周平王居然想卸磨杀驴,看我怎么收拾你。”
郑庄公气呼呼地跑到洛邑,去找周平王理论。周平王一看郑庄公气势汹汹地来了,心里有点发虚,连忙解释说:“哎呀,郑庄公啊,你可别误会,我没那个意思,这事儿都是下面人瞎传的。”郑庄公可不买账,说:“大王,您要是不信任我,那我以后也不来上朝了。”周平王没办法,为了安抚郑庄公,只好把自己的儿子送到郑国当人质,郑庄公也把自己的儿子送到周朝当人质,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周郑交质”。你看,这堂堂周天子,居然和一个诸侯国交换人质,这面子可算是丢到家了。
周平王去世后,他的孙子周桓王即位。这周桓王年轻气盛,对郑庄公那是一肚子的不满,心说:“你郑庄公也太嚣张了,居然敢和我爷爷平起平坐,看我怎么治你。”于是,他一上台,就把郑庄公在朝廷里的职位给免了。郑庄公一听,乐了,心说:“你这小毛孩,还跟我玩这一套,行,我正好也不想伺候你了。”从那以后,郑庄公就不再去洛邑朝见周天子了。
周桓王一看郑庄公居然敢违抗他的命令,气得暴跳如雷,他决定给郑庄公一点颜色看看。他召集了陈国、蔡国、卫国等几个诸侯国的军队,组成了一支“多国部队”,浩浩荡荡地去攻打郑国。郑庄公得到消息后,一点都不慌,他对大臣们说:“哼,周桓王这是自不量力,咱们就好好教训教训他。”
双方军队在繻葛这个地方摆开了阵势。战斗一开始,郑国的军队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勇猛,周桓王的“多国部队”虽然人数不少,但都是临时拼凑起来的,人心不齐,根本不是郑国军队的对手。没一会儿,“多国部队”就开始往后败退。郑庄公一看,下令追击,这一下,周桓王的军队被打得七零八落,周桓王自己也被郑国的将军祝聃射中了肩膀,差点丢了小命。
这一仗下来,周桓王那是威风扫地,周天子的威严彻底没了。而郑庄公呢,一下子名声大噪,成了春秋初期的小霸主。其他诸侯国一看,哟呵,这郑庄公还真厉害,连周天子都敢打,于是纷纷对郑国刮目相看。郑庄公也因此在春秋的舞台上,狠狠地刷了一波存在感,开启了他的“小霸”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