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按照历史既定的进程,正是由于淳于越劝谏秦始皇复辟大周旧制,
再加之其他诸多复杂因素交织,才在后来引发了那场震惊史册的“焚书坑儒”事件。
而扶苏,因本性宽仁善良,前去劝谏秦始皇,却不想引得秦始皇心中不悦,最终被安排到上郡,协助蒙恬修筑长城。
这一系列事件,环环相扣,宛如多米诺骨牌,牵一发而动全身。
宽仁本没有错,可扶苏错就错在,身为大秦帝国未来的继承人,不该去帮那些妄图复辟大周旧制的人发声。
这已然触及到了秦始皇大一统的核心理念!
如此一来,扶苏便被迫远离了咸阳,也等同于远离了大秦帝国的权力中枢。
以至于后来,秦始皇东巡途中病逝,胡亥和赵高得以轻易篡改秦始皇遗诏,逼迫扶苏自尽。
即便秉持着细水长流、徐徐图之的原则,苏离也深知自己有必要提点一下扶苏。
此刻,扶苏却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仅仅只是苏离的一句询问,他便敏锐地察觉到,其中或许暗藏深意。
良久,他才终于开口回答:“苏先生,是中车府令赵高担心我的安危,才会派六剑奴随我一同前来。”
他神色郑重,又赶忙补充道,“若是这引得先生不悦,扶苏下次定然不会再让旁人惊扰先生!”
在这种情形下,扶苏所忧虑的,并非赵高派六剑奴跟随自己是否另有图谋,而是生怕会惹得苏林心生不满。
苏离暗自撇了撇嘴,从扶苏的反应中,他已然清晰看出,自己在扶苏心中已然树立起了极为高大、令人尊崇的形象。
可这并非他真正想要表达的重点。他索性不再委婉,直言道:
“公子就从未想过,那赵高实则是派六剑奴来监视公子的吗?”
“监视?!”听闻此言,扶苏眸光陡然一闪,
赵高那副看似恭敬、实则暗藏心机的面容瞬间浮现在他的脑海之中。
“赵高……在监视我?”
扶苏微微眯起双眼,眸中精芒闪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见此情形,苏离暗自点头,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满意笑容。
作为秦始皇耗费无数心血精心培养的大秦帝国未来接班人,扶苏的聪慧毋庸置疑。
只需自己略作提点,扶苏便能顺着思绪推测出诸多隐匿在暗处的复杂之事。
须臾,扶苏再度抬起头来,目光深邃而诚挚,深深地看了苏离一眼,言辞恳切地说道:
“多谢先生提醒。”他静下心仔细回想,赵高平日里在自己面前,确实表现得忠心耿耿,恭顺有加。
然而,近来他却听闻,自己的十八弟胡亥,似乎在私下里与赵高往来频繁,关系极为密切。
而这背后所牵扯的,极有可能便是大秦帝国最为敏感、残酷的储君之争……
想通了这些关键之处,扶苏面上却依旧波澜不惊,神色未有丝毫异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