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身后,分别跟着二当家颜路和三当家张良。
三人神色恭敬,来到竹楼门前,一同向着竹楼房门处恭敬作揖。
“师叔。”伏念率先开口,声音沉稳而恭敬.
“咸阳那边传来消息。大秦国师传法天下,且即将主持日后的藏书大典。”
三人的话音落下,竹楼中,一道身影缓缓走了出来。
那是一位老者,须发皆白,面容和蔼,双手背负于身后,周身散发着一股仙风道骨的气息。
此人正是伏念三人的师叔,当世儒家辈分最高的长者高人——荀子。
荀子微微捋着胡须,抬头仰望天际,神色间透着几分忧虑。
“焚书一事,我儒家只怕首当其冲,受波及最大。”他缓缓说道,声音中带着一丝无奈,“而这位国师,能向始皇帝献策,为天下之学留下传承,此乃大善之举。”
众人皆知,儒家之学与周礼紧密相连。
始皇帝下令焚书,儒家典籍自然首当其冲,受到的影响必定最大。
听着荀子的话,伏念三人皆是默默点头,表示认同。
这时,张良似是突然想到了什么,微微犹豫了一下,试探着向荀子开口道:“师叔,市井传言,那位国师会仙人神通,似乎是一位……仙人!”
然而,他的话音刚落,荀子的脸上便露出了一抹玩味的笑容。
“子不语怪力乱神。”荀子轻声说道,话语中透着几分深意。
他缓缓走到三人身边,又悠悠开口,“但也说过,敬鬼神而远之!”
嗯?
听到荀子的话,伏念三人皆是一愣,脸上露出疑惑的神情。
他们一时不太明白荀子此话的意思。
随即,便又听到荀子继续说道:“可当下,我们儒家却是不能避开这位国师了。
始皇帝焚书一事,再到如今大秦国师要为天下之学留下传承,儒家怎能置身事外,视而不见?”
伏念三人心中顿时明白了荀子的意思,纷纷陷入了沉思。
他们深知,儒家作为诸子百家中的重要一派,在这件事情上,已然无法独善其身。
这时,荀子的目光落在了张良身上。
“子房,你去趟咸阳,看看能否拜访那位国师。若有机会,便告诉他,老朽久仰国师大名,愿来日能与之相见。”
话音落下,张良三人皆是一怔。
他们没想到,师叔竟然想要与那位大秦国师见上一面。
三人隐隐意识到,或许这位大秦国师所主持的藏书大典,意义非凡,极为重要。
随即,张良便迈步上前,神色恭敬地向荀子应声答道:“是。”
待到三人离去,荀子望着他们的背影,目光深邃而悠远。
他背负起双手,再次眺望天际,口中喃喃自语道:“这世间,当真降临了一位仙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