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门之后并非漆黑一片,只是光线昏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压抑。
吴起踏入大殿,沉重的殿门在他身后关闭,发出一声闷响,仿佛将他和外面的世界隔绝开来。
大殿两侧,楚国大臣们如同雕塑般肃立,气氛凝重得令人窒息。
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紧张与不安,心里清楚这一场关于变革的辩论,必将掀起轩然大波。
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火药味,只待一点火星便会轰然炸裂。
屈宜臼一袭华丽朝服,站在最前列,嘴角挂着志在必得的冷笑。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轻蔑,心里想着:“吴起这等狂妄之徒,还妄图在朝堂上推行变革,简直是自不量力。”他轻摇羽扇,阴阳怪气地说道:“吴大人,您这市井之谈,可莫要带到朝堂之上啊。我楚国百年基业,岂是儿戏?”
“就是,吴大人莫非以为凭借三寸不烂之舌便能颠覆我楚国祖宗之法?”另一位大臣站出来附和道,语气中充满了不屑。
他挺直了身子,双手抱臂,脸上带着嘲讽的神情,心里暗自得意,觉得自己站在了正义的一方。
“吴大人,变革?哼,我看是哗众取宠罢了!”说话的大臣眉头紧皱,眼睛瞪得老大,满脸的愤怒,他害怕变革会打破现有的安稳,让自己的利益受损。
“市井小民懂什么?他们只知道眼前的蝇头小利,岂能理解国家大事?”又一位大臣附和着,他一边说着,一边用手不停地抚摸着自己的胡须,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傲慢,心里认为自己才是真正为国家着想的人。
反对的声音如同潮水般涌来,几乎要将吴起淹没。
这些守旧派大臣,平日里养尊处优,对变革带来的冲击感到恐惧,此刻如同抓住救命稻草般,纷纷跳出来反对。
他们的脸上写满了焦虑与不安,心里盘算着如何才能保住自己的地位和财富。
他们搬出祖宗之法、国家大义,将吴起描绘成一个不顾大局、蛊惑人心的野心家。
屈宜臼见众人情绪高涨,心中暗喜,他微微扬起下巴,眼睛里闪烁着得意的光芒,又添了一把火:“吴大人,你莫非是想效仿商鞅,将我楚国变成秦国那般虎狼之国?”他故意提高了音量,声音在大殿中回荡,激起一阵骚动。
“吴起,你居心叵测!”
“其心可诛!”
眼看着局势越来越不利,吴起却依旧面不改色,嘴角甚至还带着一丝笑意。
他环视四周,目光如同鹰隼般锐利,最终落在了屈宜臼身上。
“屈大人,”吴起缓缓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遍了整个大殿,“你似乎…很怕变革啊?”
吴起轻笑一声,这笑声在大殿中回荡,却如同冰锥般刺入屈宜臼的心脏。
屈宜臼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额头上冒出了细密的汗珠,心里又惊又怒,他没想到吴起竟敢如此直接地戳穿他的心思。
“怕?本官何惧之有?只是觉得屈大人如此激动,莫非是触动了某些人的利益?”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殿中众人,语气陡然变得凌厉:“尔等口口声声祖宗之法,却不知变革才是强国之路!百年基业固然重要,但如墨守成规,不思进取,迟早会被时代所淘汰!商鞅变法,使秦国日益强大,尔等非但不思效仿,反而以此攻讦,岂非掩耳盗铃?”
吴起的声音如洪钟般在朝堂之上回响,震得众人耳膜嗡嗡作响。
那些守旧派大臣们听了,有的脸色变得煞白,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恐慌;有的则低下头,不敢直视吴起的目光,心里开始动摇。
“祖宗之法?祖宗可没说过要让百姓饿肚子,也没说过要让楚国受列国欺凌!”吴起掷地有声,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力量,“变革,是为了让楚国更加强大,是为了让百姓安居乐业!”
屈宜臼脸色铁青,他没想到吴起竟然如此牙尖嘴利,一时之间竟不知该如何反驳。
他的嘴唇微微颤抖,双手紧握成拳,心里又急又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