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晨抓起电报,快速浏览上面的密文。一股寒意顺着脊椎窜上后脑勺,他想起前世历史上那场惨烈的半岛战争。如果能在战前将107火箭炮研制成功
“陈厂长,我需要更多人手。”江晨猛地转身,眼中闪烁着炽热的光芒,“至少五个机械工程师,三个火药专家,再给我调拨一批精密测量仪器。”
陈峰眉头紧皱:“你这胃口也太大了!现在全厂都在赶制49式火箭筒,哪来这么多资源?”
“陈司令既然发了急电,就说明局势比我们想象的更严峻。”江晨抓起桌上的107火箭炮模型,金属棱角在煤油灯下泛着冷光,“这款火箭炮能打8.5公里,发射方式灵活,适合山地游击作战。只要研制成功,能顶得上三个炮兵团!”
陈峰沉默片刻,突然一巴掌拍在江晨肩上:“好!我这就去请示陈司令!不过丑话说在前头,要是拿不出成果,你小子可别怪我翻脸不认人!”
三天后,由七名技术骨干组成的研发团队正式成立。实验室里新添置的机床还散发着铁锈味,江晨站在众人面前,军装领口的汗渍已经结出了盐霜。
“同志们,咱们要造的不是普通火箭炮。”他举起一根生锈的钢管,“是能像喀秋莎那样改变战局的神器!但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有两座大山——既要保证轻量化,又要实现远距离精确打击。”
团队里最年轻的技术员小李怯生生地举手:“江长官,可没有发射管赋予旋转力,火箭弹怎么保证精度?”
“问得好!”江晨突然扯开军装领口,露出里面同样沾满机油的衬衫,“我们反其道而行之!”他抓起粉笔在黑板上画出螺旋状的尾翼,“在火箭弹尾部加装涡轮旋转稳定结构,让它在飞行过程中自动修正轨迹!”
现场响起一片倒抽冷气的声音。老工程师老孙推了推老花镜,摇头道:“这太冒险了!没有成熟的计算模型,根本无法确定尾翼角度和转速!”
“那就自己建模型!”江晨抓起桌上的算盘,噼里啪啦拨弄起来,“小李,你带人去收集所有能找到的弹道学资料;老孙,你负责测算不同尾翼角度的空气阻力;其他人跟我一起,把仓库里的旧零件改造成简易测试台!”
接下来的半个月,实验室成了炼狱场。零下二十度的气温里,众人守着烧得通红的铸铁炉,反复锻造火箭弹外壳。江晨的双手布满烫伤的水泡,却依然死死盯着高速旋转的测试弹,生怕错过任何一个数据。
“江长官!第三十七次测试失败!”小李举着记录本冲进来,“火箭弹飞行到800米就开始偏离轨道!”
江晨盯着测试台上扭曲的尾翼残骸,喉咙发紧。已经是第三十七次了...难道真的是方向错了?
突然,他的目光落在墙角堆积的49式火箭弹上。灵光乍现!
“我明白了!”江晨猛地一拍桌子,震得煤油灯都晃了晃,“我们给火箭弹加装两套稳定装置!涡轮尾翼负责初始稳定,再设计一个折叠式弹翼,在飞行中途展开进行二次修正!”
团队成员面面相觑,随即爆发出兴奋的欢呼。但喜悦并未持续太久——新的难题接踵而至。
“点火装置必须重新设计!”老工程师老孙举着被烧焦的导线,声音都在发抖,“按照现在的设计,点火延迟超过0.5秒,根本无法保证齐射精度!”
江晨蹲在满地狼藉的试验台前,盯着冒着青烟的残骸。传统的点火方式在低温下极不稳定,必须寻找新的方案。
“用电池直接点火!”他突然抬头,眼中闪过一道精光,“去掉复杂的机械点火结构,改用导线连接电池,实现瞬间起爆!”
“可我们没有现成的电池!”小李急得直跺脚,“而且导线在极寒天气下会变脆,根本无法保证可靠性!”
江晨没有回答,而是转身翻出从战俘营带来的怀表。表芯里的微型电池在煤油灯下泛着微弱的光。
“把所有能找到的电池都集中起来,改装成并联电路。”他将表芯塞进技术员手中,“至于导线...用黄铜丝裹上橡胶绝缘层,再缠上羊毛保暖!”
1949年4月20日,夜色如墨,却被长江沿岸的战火映得通红。东北兵工厂的车间内,机器轰鸣声依旧震耳欲聋,江晨盯着手中刚刚下线的49式火箭筒,心中却牵挂着千里之外的长江防线。
“江长官,最新战报!”一名通信兵满头大汗地冲了进来,“渡江战役已经打响,咱们的突击集团正全力突破防线!”
江晨猛地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激动:“快说说具体情况!”
通信兵平复了一下呼吸,说道:“咱们的战士勇猛无比,趁着夜色,战船如离弦之箭冲向对岸。敌人的炮火虽然猛烈,但根本挡不住咱们的攻势。突击集团已经成功突破了敌人的防线,正在向金陵推进!”
江晨握紧拳头,沉声道:“好!太好了!这可是个重大的好消息!”
一旁的陈峰也快步走了过来,脸上满是兴奋:“哈哈,早就知道咱们的部队能行!这一下,光头的老巢怕是要保不住了!”
然而,短暂的喜悦过后,江晨的眉头又皱了起来。他深知,虽然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接下来的战斗必然更加艰难。尤其是光头肯定不会轻易放弃,必定会在后续的战斗中负隅顽抗。
时间来到5月,渡江战役全面爆发。此时,兔子军队总兵力达到了400万,经过之前的战斗,战士们士气高昂,再加上江晨等人研制的新式装备陆续投入使用,部队的装备得到了极大改善,丰富的作战经验更是让这支军队如虎添翼。
PS;更新到了,鲜花破100加更,评价票破30加更,求鲜花求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