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其实,像“戍卒失期当斩”这样的传言,如果沟通顺畅,误会是完全可以消除的。但遗憾的是,两个押送的将尉是秦人,他们是高高在上的统治者,与被统治的楚人油水不溶,需要借助陈胜、吴广才能与戍卒通气,沟通很不顺畅。
如果戍卒队伍中没有陈胜,也不会出现问题。吴广和广大戍卒,从内心里也觉得这样的规定很荒唐,只要把将尉的意思传达清楚,戍卒的疑虑就会消散。可队伍中偏偏有陈胜。陈胜饱胀的主观能动性,愣生生将秦朝潜伏的危机,提前给引爆了,将自己置身于时代巨变的风口浪尖,成为了诡谲风云的驾驭者。
陈胜童年时好奇心非常强,对于篱笆桩子,无论是自家的还是别人家的,都喜欢用小手晃动一番。如果埋得结实,撼不动,就不再晃了。碰上松动的,就晃个不停,直到它东倒西歪为止。
被晃松的人家,包括自己家,都很恼火。毕竟重新埋踏结实,要费上一番功夫。父亲骂他“败家子”,别人家自然不好这样骂,只能去他家告状,碰到他时,就说:“你是检查的怎地?”
也有少数人赞同陈胜的做法。理由是“谁让你埋的不牢靠!碰上大风大雨,准得给刮倒了”。
可农家并没有那么多的讲究,无须篱笆能抗九级大风。因此,这种说法赞同的人并不多,对于陈胜的做法多数人是讨厌的。
如今,陈胜又要晃动晃动秦朝的根基了。出人意料的是,秦朝的根基比农人的篱笆还挼,只轻轻一晃,就散架了。
陈胜之所以要查,并且亲自去查,并不是想查清事情真相,而是想借机把事情闹大,避免出现可能的反转。
陈胜对那个商贩,是看得真真切切的。但他绝不会去指认,即使看到了也权当不认识,而那个商贩,极可能压根就没有注意到陈胜。
事情总是越抹越黑。
两个商贩的那番对话,如果没人传扬,就会像一阵风一样了无痕迹。可经过陈胜的散播,商贩间的茶余饭后,很快就传得沸沸扬扬的,整个集市都知道了。
陈胜、吴广带着几个戍卒来到了集市上。
商贩们嗅出了不祥的信息,他们所到之处,分外的安静。商贩们规规矩矩地或站或坐,恭敬地向他们点头示意。
陈胜注意到,那个自己不想遇到的商贩,已经不见了。或许他觉得风声不对,及时逃离了这个是非之地。
询问的结果,是大家都听说了此事。
再问听谁说的,却找不到源头。
有的说是听邻摊的人说的,有的说是从戍卒那里听来的。
查来查去,源头集中在了一个白胡子老头身上。
有人说他是卖碗的,有人说他是卖柴的,也有人说他是卖药的,也有人说记不清他到底卖什么了。
但有一点是一致的,他两天前就走了。
调查的结果果然非但没有澄清“谣言”,相反,却使“谣言”越发的真实了。
由于事关自己的性命,戍卒们自然不甘被动地听消息,纷纷来到集市,主动询问传言的真实性。
询问的结果同样是越抹越黑。
被戍卒问到的商贩,所作的回答自然是“不知道”“不懂法律”,但他们的心里是相信的,这从他们同情的眼神中表露无遗。
戍卒们由此更加惶恐不安了。
(谢谢您宝贵的关爱和支持!)
(活动时间:5月1日到5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