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曾想自己闷头铸剑数十年,却感觉自己打出的剑没有一把能符合自己心中的要求。
这人一气之下将自己打造的剑全部折断。
在冥思苦想了数日之后,他觉得可能是自己闭门造车的原因。
所以他走出自己的隐居之地,去收集鉴赏天下名剑。
这个时候,他已经年近六十了。
辗转奔波十年,见识了不少名剑,自觉有所感悟的他再次回到深山,开始铸剑。
但是直到他去世,依旧没有成功打造出一柄让自己满意的剑器。
而这本书,便是一本类似于日记的存在,记录了他出山之后,遍寻名剑的经历。
以及对这些名剑的点评。
这些内容,张安只是当做小说传记来看,但是在书的后半部分,却详细描写了什么是剑,以及构造成剑的每一个部分。
“剑者,杀人之器也。”
对于什么是剑,他只用了七个字来形容。
然后便是详细描述剑身,剑脊,剑柄等部分究竟是干什么用的。
这些对于张安来说挺有用的,所以张安认真研读起来。
而在书的最后一页,还记录了一招被作者命名为“破剑术”的招数。
根据作者所书,再厉害的工匠,由于铸剑的时候,力道也不会均匀,导致了每一柄剑的厚薄不一样。
即便是自己的先祖欧冶子也不例外。
而只要找准了剑的薄弱处,便能很轻易的破坏长剑。
作者虽然一辈子没能打造出让自己满意的剑,但是出身名家,亲自打造了无数的剑,又亲手把玩过无数名剑的他,在对于观剑这一方面,眼力十分高超。
到了后期,他只要扫一眼长剑,便能立刻判断出这柄长剑的优劣,以及薄弱的地方。
所以这招名为“破剑术”的招数,其实就是锻炼这份眼力的方式。
这倒让张安想起了独孤求败的独孤九剑,号称能破尽天下兵器武学。
只不过这招破剑术修炼起来十分麻烦,它要求修习者首先要能按照书上描述的长剑构造,在自己的脑海成功勾勒出一柄柄自己记录在书上的长剑,然后再亲手铸造无数柄长剑,以达到彻底熟悉长剑构造的要求。
而且这一招也只是作者的构思,他本人并没有用过,因为他只是一名铁匠,而不是剑客。
在张安看來,若是想在实战中施展出来,难度就更大了,想要在对手使用剑招的同时,找出长剑的薄弱处一举攻破,难如登天。
不过若是对上比自己实力低微的人,这招倒是能起到震慑的作用。
想一想自己一剑下去,不伤人,却将对手的剑折断,这是多么装逼的一件事儿啊。
张安虽然很想学,但是修习破剑术太过浪费时间,也只能放弃。
而在书的最后,这名作者大概是觉得自己没能打造出一把自己满意的剑,并没有留下自己的姓名,但是却留下了自己隐居之地的所在。
大概他也不想自己一生的铸剑技术就此失传吧。
出于对这位一代奇人一生执着的敬佩,张安记下了地址,决定日后出外寻找石头的时候,若是顺路不妨去这位奇人的隐居之地拜访一下,起码烧上几刀黄纸,以表敬意。
虽然破剑术难以修习,但是对于在脑海中观想出长剑,熟悉长剑构造这件事,张安决定试一试。
张安觉得这种事有助于自己加深对于剑的认知。
将这本书关于描述长剑构造,以及描述名剑的部分来回看了好几遍,张安才放下书。
他缓缓闭上眼,按照书中描述在脑海中开始勾勒第一柄长剑。
长剑在脑海中成型,但是和书上描述的种种名剑相比,张安想象出的这柄剑着实过于粗糙,有些地方甚至弯出了奇怪的弧度。
张安睁开眼,发现观想长剑这种事,比自己料想之中的困难。
又试了几次,发现依旧达不到要求之后,张安倒是能体会到几分作者的心情了。
暂时放下观想长剑一事,张安把目光看向书柜。
自己的时间很紧迫,首要之事,还是先把这些书都看完。
就在张安埋头书海的时候,一名穿着黑衣的清秀少年,看着远方若隐若现的城池,面无表情。
北方边疆,曹纯神色严厉看着正在操练的士兵,转头看向远方,默默想到,自己失去的,一定要亲手夺回来。
塞外,蛮人王庭。
虽然雄伟程度比不上许都皇宫,但是奢华程度犹有过之的王庭此时被火海笼罩。
蛮十三站在王庭前,面无表情。
一群穿着兽皮袍子,脸上涂满了油彩的巫师在蛮十三身后战战兢兢的跪倒一片。
呆立许久之后,蛮十三转身,大步离开,只留下一句冰冷的话语。
“传令各部,积极备军,先扫清叛逆,再攻下中原!”